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二章 專家們的評審意見

接下來就到了專家進行評審的環節,專家組裡面,既有陳老這樣的飛機設計大師,也有空軍的裝備專家。

陳老看向林鵬的目光,也充滿了一種鼓勵之意。

剛才林鵬的表現確實也讓陳老很滿意,很顯然一飛院不但方案更好,再加上是由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設計師上去作彙報,自然就更受領導專家們的關注。

先表意見的是空軍裝備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林愛國,林鵬這位本家,是一位專業技術少將,在空軍裝備研究院長期在從事指揮資訊系統頂層設計、裝備科研和工程建設,是空軍網路化指揮資訊系統建設主要開拓者之一。

林愛國略顯激動地道“今天兩家飛機設計單位,三個設計方案,我覺得都非常好,特別是在資訊化融合這一塊兒,都設計得很到位。那麼我想說的是,未來咱們中國空軍,會高度重視網路資訊化作戰的能力建設,m國提出了網路中心戰的概念及理論,提出未來實施網戰的策略。”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網路資訊化作戰,也是未來重點展的一個方向。每一架戰機,都應該具備資訊共享和網路戰能力。特別是我們展新一代殲擊轟炸機,就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我們知道,m軍多軍種聯合展的F-35在設計側重點上,是以對地攻擊為主。在隱身性方面,F-35也採用了F-22外形隱身和結構與材料隱身技術。這款具備隱形能力的多功能戰鬥機將對F-22形成重要補充,共同成為美空軍的主力戰機。在2o13年左右,F-35將加入現役。”

“作為牽引空軍由機械化向資訊化轉型的技術領軍單位,我們空軍裝備研究院,在實現空軍武器裝備跨越式展中,應起到我們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提出了展我國新一代殲擊轟炸機的需求,未來打擊地面活動目標進展迅實現對地面活動目標的即時打擊的途徑,是為機載武器加裝資料鏈和改進與武器配用的資料鏈吊艙。”

“比如為了讓空軍部隊夜間打擊能力成建制快提升,我們就實現了視覺化導航的電子航空圖。所以在資訊化設計方面,我個人認為,一飛院的方案更加領先一些,比如他們設計的更大口徑的雷達,全機多個資訊獲取視窗融合,這些都為將來資訊化網路作戰提供了很好的介面。”

第一個專家站出來,就看到一飛院的方案,這讓六零一所的人都有些洩氣了。

而唐總師和林鵬倒是鬆了口氣,因為在資訊化這方面,一飛院的方案確實做得比六零一所的更加完善,理念也更先進。

接著又有一位來自空軍指揮院的專家高志航道“剛才林工講得非常有道理。關於未來的空中作戰怎麼打?我們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飛機的平臺和系統,是空中技術裝備裡面最重要的裝備之一。”

“總的來說,平臺這個東西,正朝著隱身化方向展,氣動佈局方面變化卻不大,但也有很多進步。平臺的機動性重不重要?現在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如蘇27戰鬥機最有名過失機動,眼鏡蛇機動,我們認為它對整體空戰的效果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

“過失機動主要是在近距離空戰模式下想辦法佔據態勢上的優勢,但是未來近距離空戰可能會極少。同樣的過去那種凌空轟炸也將變得極為罕見。相比之下如果朝著武器全向射的路子展,可能比一昧追求過機動性更為有效。”

“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空中作戰平臺,度與機敏性為王的時代正在逐漸過去,資訊取代機敏性成為空戰、電磁戰和網路戰的生命線。m國空軍高層、試飛員不斷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依賴體系作戰,而不是單對單作戰……F-22、F-35不需要去和敵人格鬥。”

“各位,我們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格鬥能力最好的戰鬥機,恰恰是不需要格鬥的F-22。所以我們的新殲轟,最好的作戰方式就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四代機的出現,使空戰進入到隱身時代,實戰中,中距彈有效的射距離,也就是三四十公里。在資訊化和隱身這兩個方案,我認為一飛院的方案顯然更加符合我們的需求!”

又一位專家的意見,是偏向一飛院的,這下就連黎天總師,都有些如坐針氈了。

這大概和他們預料的不一樣,畢竟他們可以做了很多年的四代機預研,無論是在隱身設計,還是在氣動方面,應該都是要比一飛院強的,哪知道現在一飛院做出來的方案,確實是比他們想的更好,更先進!

難道歷史又要重演嗎?六零一所的人,心裡面都不禁這樣想。

在上次的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方案評審中,他們本來也是志在必得,結果卻被六一一所給翻了盤,這一次他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還一下子拿出兩個成熟的方案,結果兩個專家都說一飛院的方案更好。

現在黎天總師,也感覺他們好像在方向上出了問題,確實如剛才兩位專家所說的,空軍需要的是一種資訊化和隱身能力更強的殲擊轟炸機,但他們一直抱著機動性不放,似乎是走進了死衚衕。

再加上現在一飛院風頭正勁,新飛豹獲得了中國軍貿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在航展上的表現也是蓋過了蘇27skm的風頭,專家們難免會比較偏向於一飛院。

畢竟有成功的先例在,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更靠譜,反觀六零一所,還從來沒有搞過殲擊轟炸機,雖然他們現在也在搞蘇3o多用途戰鬥機的國產化工作,蘇3o也算是殲擊轟炸機一類的。

但畢竟六零一所,也是剛剛在準備搞,還沒有真正搞起來,就連殲11都還沒有完全的實現國產化。

不過六零一所的方案,也不是沒有專家看好,接下來就有一位從六零一所走出去的老院士表的自己的意見,他表示很看好六零一所的方案,特別是第二個方案,因為那個方案可以說是比較成熟的,相當於是一架隱身的蘇34殲擊轟炸機。

喜歡航空崛起請大家收藏航空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