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回京

梅老太太可不一樣了,她看出江南香料貴,皮貨貴,所以讓壓船的掌櫃多買這兩樣,偏偏那年海上刮颱風,南洋商人的船全折在了海里,年底香料的價格炒得比金子還貴,梅家一趟船回來的錢比賣絲綢的利還高。

梅老爺本來就怕老婆,從此更是言聽計從,生意越做越大,到梅老爺身故時,已經是富甲一方了。

梅老爺沒有小妾,只有一個獨生女,就是婁二奶奶,要說她為什麼嫁到婁家,也有一段傳奇故事。

當初梅老爺留著她,本來是預備招婿的,婁二奶奶性格爽利,從小就跟著母親學著管家,裡裡外外一把好手,雖然是個女兒,也有頂門立戶的才幹。

誰知道梅家宗族勢大,等梅老爺身故,竟然糾集一幫族人,又有族中長老,強逼著梅老太太要過繼族中子侄承嗣,要搶梅家的家業,堵著門不讓她們出來,婁二奶奶那年才十五歲,好在貼身丫鬟得力,用繩子墜著爬牆出來,一紙訴狀告到了府臺衙門。

官司是吞金的猛獸,兩邊人都使錢,偏偏梅家長老有個遠房妻侄,是隆慶三年的進士,與府臺是同榜,一封書信下來,判輸了梅家母女的官司。

梅老太太氣得中了風,偏癱在床,族中長老做主,選了個成年的侄子過來承嗣,眼看著一份家業都要被奪走,婁二奶奶把心一橫,竟然將家中私房連夜變賣,以兩倍價格採買當年的新茶,新綢緞,一船精緻細軟,連夜上了京城。

她進了京城也不急著告狀,而是以賣綢緞茶葉的名義,去與梅家有生意往來的高門大戶拜訪,一連半個月,到底讓她找到一家靠山來。

如今京中還在流傳她當年的事,說她是看得準,做得狠,把得牢,實在是一等一的厲害角色,閨閣裡的英雄。

梅家相交的不過是商戶,見了高門大戶總低人一等,當初她深知這樣的事沒人敢攬,索性心一橫,直接叫來媒妁,說出三嫁三不嫁來。

三嫁三不嫁,一要嫁官,嫁官才能給自家翻案。

二要嫁三代以上的世家,怕暴發戶的人家眼皮子淺,沒見過世面,她不怕夫君懦弱無能,只怕底子淺薄,有眼不識金鑲玉,三代以上就算嫁的子弟無能,夫妻不和,家裡老人家總有慧眼識人的,她總能做成當家的夫人,有個安身立命的去處。三要嫁讀書子弟,讀書人到底把得牢些。三不嫁是不嫁商,不嫁窮,不嫁獨生的子弟。

商人無權,窮人無勢,都無法救急,獨生子弟家裡等著延續香火子孫,耽誤了她婚後打理鋪子生意。

她這話狂妄,但也有本錢,開啟箱籠一看,京城中的媒婆都被金子耀花了眼,她許下重金,找來一家合適的,黃金五兩,說成婚事,白銀千兩。媒婆向來見錢眼開,哪有不動心的。

頓時攪得滿城風雨,從來只看到男子選妻,沒見過未出閣的閨女這樣選婿的,這樣漫天撒網,倒真的被她找到一位來。

婁家二爺是個溫良書生,又是庶出,夾在嫡出的兩兄弟之間,長兄做官做得高,年紀輕輕點了進士,娶的是國子監祭酒家的二女兒,琴瑟和諧,三弟厲害,定親的是馮子爵家的女兒,夫婦倆也出了名的人才出眾。

把個婁二爺就比了下來,偏偏他自己只愛讀書,凡事不管,婁老太太也不怎麼上心,就耽誤到了二十歲,就連相看當天,都是媒婆託人把他騙來的,只說有一把扇子,上面好詩詞,不知作者,請二爺來幫忙相看,誰知道他到了一看,扇子倒是有,只是握在個雙八年華的女孩子手裡,女孩子還看著他笑,把個婁二爺笑得失魂落魄,回去幾天食不知味。直到媒婆上門,親事說定,他還在雲裡霧裡。

也有說是婁二奶奶厲害,早就和婁老太太見過一面,是婁老太太先相中這個媳婦,偏偏婁二奶奶不要大爺三爺,只要二爺,才訂下來的。這說法自然是被婁三奶奶狠狠否認了——“咱們三爺又不是急等著銀錢墊背,正經讀書人家公子,做什麼去娶個商家女。”

商家女這身份自然是婁二奶奶擺脫不掉的名號,從來鉅富之家,沒有往官家嫁女的,尤其是獨女,官家看不上,商家也受不起這委屈。

婁家的家業雖然在京城排不上號,但也是一生衣食無憂,但事已至此,婁二奶奶訂了親後,直接回了揚州。

這次回去可就不一樣了,雖然婁二爺地位不高,但婁家官場耕耘三代,處處是同門、弟子、世交,坐的都是官船,帶著婁老太爺的書信到了揚州,再打官司,一把將前判全部推翻,趕走了嗣子,將吞下的家業全部吐了出來。

婁二奶奶拿出一小半來捐給族田,平息了這場爭端,照顧母親半年,送了終,等到孝期一滿,將家業全部變賣了,三艘船押著婁家兩代人的積累,上京城完婚。

但話說回來,婁二奶奶在婁家,是受了大委屈的。

婁家人口多,規矩大,婁二老爺這一輩兄弟三個,妯娌眾多不說,兩個小姑子也不是好相與的,婁二奶奶嫁進去,本來就低人一等,又連生兩個女兒,不知道受了多少氣。

也有個說法,說原本婁家是該她當家的,婁老太太原本議親時就許諾過給她當家,但三奶奶孃家勢力大,人也厲害,再加上婁老太太也反了悔,把當家的位置給了三房,婁二奶奶一身本領不得施展,官家媳婦規矩大,不得拋頭露面做生意,憋悶得不行。

好在婁二爺爭氣,竟然也考了個舉人出來,本來不過做個小小京官,在家族庇護下過著中流日子。

但婁二奶奶心性狠,竟然從妝奩裡拿出一筆重財來,弄了個外放的知縣,也不顧江南水土服不服,立刻拖家帶口跟了過去,一去就是十五年。

夫妻倆在江南過了十五年安生日子後,婁二老爺要調任回禮部了。

如今女兒長成,也要回京議親了。

頓時驚動了滿京城的官家太太,把婁家二房視為勁敵。

本來婁家三房的一對女兒,玉珠碧珠,粉雕玉琢,一個十五一個十六,都是議親的年紀。

婁家三奶奶姓馮,馮家是京中的大家,馮家老太爺去年冬天離世了,如今當家的馮家大老爺,和婁三奶奶是嫡親兄妹,馮家的爵位原本是要斷在這一代的,誰知道官家看見馮老太爺離世的訊息,竟然道:“馮國祿一輩子倒也小心謹慎,馮家人口多,家計艱難,就再襲一代吧。”

金口玉言一開,馮家得了這個意外之喜,闔家歡騰自不必說。

就連婁家三房婁玉珠婁碧珠的身份,都水漲船高起來。

京中規矩,議親多在春天,樂遊原上草長鶯飛,京中二十四番花信宴也就開始了,踏青遊園,賞花拜寺,都是世家女子少年們露面的好時機,像家中適婚的晚輩多的,如今年的李太尉家,賀太守家,都是由家中當家主母在花信宴上定了一席,名義上是說請各家太太小姐賞花遊園,實際上就是怕去赴別人的宴席不盡興,自家佔一宴,看得更清楚點。

更有幾家公侯王府夫人,地位高,家世豪富,家中自有別苑和花園,所以年年都佔一宴花信宴,設宴請女客來自家花園賞花,也不為了相親,就為了熱鬧,稱為遊園盛會,年年比拼各自的宴席更精巧,花木更漂亮,辦得更好,十分熱鬧。

所以京中適齡的小姐們,也是提前一冬就開始準備,衣裳首飾爭巧鬥妍自不必說,連禮儀應答也要請了嬤嬤在家細心教,就怕到時候應對失據,傳揚出去,誤了一生的大事。

婁二奶奶這一回來,京中各家太太小姐又添一勁敵,婁家十五年未歸京,所以只知道是有四位姑娘,長什麼模樣,什麼性情人品,都一無所知。

但碼頭下船那天卻有官船在附近,隱約傳出風聲,說婁家二房有位小姐生得極美,風流婉轉,實在是個大美人。官船上有世家子弟驚鴻一瞥,十分掛懷。

這傳言看似威風,實則不是什麼好話,有的夫人就非議道:可見婁家二房不會教養女兒,哪有官家小姐拋頭露面的道理。

也有和婁家三房有宿怨的就說,也怪不得二房,實在是婁三奶奶太過分,她如今管著家,平時自己奢靡無度,卻只派了兩輛馬車兩頂轎子去接二房的人,老爺太太坐轎子,二房四個女兒自然都是坐馬車,一上一下,這擋不住,難免露了形跡,這是三房給二房的下馬威呢。可見婁三奶奶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