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章 出發斯德哥爾摩

第164章 112出斯德哥爾摩

陳慕武趕快站起身子,他甚至跑到了奧本海默身邊。

“羅伯特,你說的那個廣告在哪?給我看看!快給我看看!”

“好的,陳老師,容我找一下。”

陳慕武接過奧本海默遞過來的這份開啟的《紐約時報》的第二十四版,先映入他眼簾的,是幾乎佔據了整版的皮草廣告。

在版面的右上角,有一個佔了不足整版十分之一篇幅的豆腐塊,密密麻麻寫著文字,應該就是奧本海默所說的那個異想天開的天文學家所表的文章

《螺旋星雲其實是恆星系統哈貝爾博士證實了它們是與我們自己相似的“島宇宙”的觀點》。

“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下轄威爾遜山天文臺的埃德溫·哈貝爾博士,透過使用該天文臺強大的望遠鏡觀測,證實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在天空中以旋轉雲的形式出現的螺旋星雲,實際上是遙遠的恆星系統,或者說應該叫它們‘島宇宙’。

“……”

估計是負責排版的編輯犯了錯,在文章標題和內容中的每一處地方,都把哈勃的名字hubb1e給錯誤拼寫成了hubbe11,所以人名也就跟著變成了哈貝爾。

但這並不妨礙陳慕武能夠辨認出來,此哈貝爾,正是彼哈勃。

無論是他的名字埃德溫,是他的工作地點威爾遜山天文臺,還是這篇“新聞”的標題,都最終指向了,這個人正是哈勃。

但是,為什麼哈勃不把他自己的這個大現,刊載到天文學學術期刊上,而是先使其表在《紐約時報》上呢?

而且看這個意思,哈勃多半還是像奧本海默說的那樣,他是自費刊登,畢竟這個版面上除了他這篇“新聞稿”之外,其他的都是廣告。

哈勃太空望遠鏡。

第2o69號哈勃小行星。

月球上的哈勃環形山。

……

在陳慕武的記憶當中,有了那具太空望遠鏡加持的哈勃,應該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了。

但是,如今的實際情況和陳慕武腦海中的印象有些出入。

現在的哈勃在美國天文學界根本沒有話語權,他只不過是一個投入天文學研究剛滿五年的菜鳥新人,是威爾遜山天文臺中一個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別的普通工作人員而已。

在當前主流的天文學和哲學認知裡,銀河系即是宇宙,宇宙即是銀河系,兩者之間是等價的。

但是哈勃的觀測結果,卻推翻了這個認知。

仙女座“星雲”到地球之間的距離,遠遠比人們測定的銀河系半徑要大得多。

這表明銀河系並不是宇宙,在我們生活的銀河系之外,仍然有像銀河系一樣的恆星系統存在。

雖然在192o年,美國天文學界曾經就此事展開過一場大辯論。

傳統一方,支援“銀河系即是宇宙”這一觀點。

而新興一方,則支援“銀河系外還有星星”。

雙方在那場大辯論中,基本上打了個五五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不過在那次辯論結束之後,傳統一方的言人,哈羅·沙普利,他在不久之後,就被任命為了哈佛大學天文臺的臺長。

後世有人就陰謀論說,沙普利之所以會成為傳統一方的言人,支援銀河系即是宇宙,實則是向保守的美國天文學界交了一張投名狀,所以他才能如願入主哈佛大學天文臺。

哈勃的觀測結果,對現在的天文學界來說,屬於是極其“大逆不道”的。

他如果把自己的結果拿去和同事們討論的話,估計回應他的應該不是心平氣和的學術爭論,而是直接一紙解僱通知書。

而把這一結果表到天文學期刊上,估計也只能處處碰壁,根本就過不了同行評審這一關,只能收到無數封早就印製好了的退稿信。

所以哈勃才別出心裁地把自己觀測並計算之後得到的這個結果,自費表到了《紐約時報》上。

至於他的名字為什麼會被拼錯,那就是一個歷史疑案了。

終於看到了這個令他魂牽夢縈了許多天的訊息,陳慕武甚是激動。

沒想到自己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採訪文章,居然和哈勃給他自己的研究現買的廣告,居然出現在了同一天的報紙上,這也真是巧合。

或許當天上帝在擲骰子的時候剛好扔出來了一個豹子,才讓把這兩篇文稿安排在了一起。

只可惜,哈勃在《紐約時報》的文章當中,並沒有給出各個星系離地球距離的具體資料,相當於只是向世人們公佈了這一項現象而已。

這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陳慕武手裡的這張《紐約時報》,是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版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