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二十一章 城牆

在一陣陣火炮的轟鳴聲中,炮彈一的打在樓蘭城牆上,城牆的土塊就像麵粉般的一層層往下掉。

額斯維及一眾匈奴兵士看得目瞪口呆。

其實匈奴兵士此刻已經被嚇傻了。

他們雖然受的教育不多但戰場上勝負生死還是懂的。

眼前這情況,明擺著就是秦軍火炮能打到匈奴,而匈奴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毫無對策。

尤其許多匈奴兵士還在想

那些火炮既然能將堅固的城牆都一塊塊敲下來,若是打在人身上又會是什麼光景?

這麼一想匈奴兵士就亂了起來,有些人都已經抱著頭跑下城頭騎馬要逃走了……

這對匈奴來說很正常,甚至還可以說是匈奴的習慣,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因此匈奴其實更能打順風仗。

也就是當戰局有利時,匈奴就會像狼群一樣從四面八方圍上來搶一點利益,生怕來遲了值錢的東西都被別人搶光了。

若戰局不利,就“呼啦”一聲四散逃走。

當然,自從冒頓單于繼位之後這種情況會好許多。

從這一點來看,匈奴騎兵與蒙古騎兵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蒙古騎兵同樣也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散”。

這裡用“散”而不是“逃”,是因為蒙古騎兵已經將這“逃”展成為一種戰術,是有指揮、有秩序的“逃”。

蒙古軍隊鄙視沒有勇氣的懦夫,且軍令十分嚴格,是打是撤都在指揮官的號令之下,於是用“逃”就不合適,更應該是“散”。

匈奴騎軍就還沒到那程度,其指揮更多的還是靠自覺、靠心有靈犀、靠動物本能的敏感。

這種指揮模式的缺點就是對兵士的節制及約束不是很強。

比如現在,被秦軍火炮一轟,其本能的反應就是騎馬逃走。

兵士不知道狀況,額斯維卻清楚。

他站在城頭高喊

“樓蘭已四面被圍,我等只有堅守一途。”

“眾將士聽令,後退半步者殺無赦!”

被額斯維這麼一喊,兵士的騷亂才逐漸平靜下來……他們知道萬夫長說的沒錯,四個城門都被秦軍封鎖,他們已無處可逃。

千夫長匆匆趕上城頭,一路躲著炮彈砸在城牆上掀起的碎土跑到額斯維面前,叫道

“萬夫長,這般下去只怕樓蘭城就要被秦軍攻破了。”

“聯絡城外騎軍突圍吧,遲了只怕我等都要命喪於此!”

千夫長這話有幾分道理。

因為匈奴在城外佈置了四千騎兵。

雖然這些騎兵分左右兩翼,但只要額斯維以狼煙號將其拉至近處再以牛角號傳令,就可以指揮他們集中兵力配合城內強攻一處策應城內兵士突圍。

但額斯維看了看城外秦軍的陣形,就搖頭說道

“秦軍早料到我軍要突圍了!”

“此時城外已到處是拒馬槍和陷馬坑,便是裡應外合……我軍又如何能順利突圍?”

城外的情況的確如額斯維所說,已到處是秦軍為騎兵設下的障礙。

正如之前所述,騎兵相對於步兵而言,其優勢就在於戰場未定且騎兵因其度的優勢而具有戰場及是否開戰的選擇權,於是天時、地利就總在騎兵一方。

然而,當匈奴騎兵用於守城就不一樣了。

守城就意味著戰場已定,於是步兵的優勢反而更明顯。

因為步兵有許多方法可以讓騎兵騎不動馬……

陷馬坑成本最低但耗費時間較長。

拒馬槍成本最高但耗費時間極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