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九章 時機不在此戰,在赤壁之後

“不是!”

在沉默了許久之後,郭嘉還是決定說出這句話,反駁曹操的想法,並且穩住他的心思,現下行軍過於冒進。

若是水軍戰船全部開往江東戰場,那就意味著必須要倚重蔡冒,一旦此二人被人除去,或者有所異心,妄圖拖延戰機,那他們就會有缺口。

江東戰船則是準備多年,未曾全數一戰,此戰對於江東來說,無異於覆國一戰,定然是軍民同心。

有些話,郭嘉說不出口來,因為未免太過言辭激烈,畢竟江東之地的官吏,都忠誠於孫氏,定然渲染曹氏之惡。

他們在境內總不會誇讚什麼奉天子以令不臣,肯定說的是漢賊曹氏,妄圖篡漢自立。

那位居於江夏的劉皇叔,同樣如此。

“孫劉之聯,雖說兵不強盛,將卻齊心;雖說天時不在,地利卻優,我等尚且還不是水軍善戰之軍,如何在長江天塹與江東兵馬相鬥,此有悖於兵法之道。”

“主公真要用兵?!”

曹操愣住了,一時間盯著郭嘉看了許久,他沒想到一直以來最懂自己心思的郭嘉,忽然難,卻說了一句反對之語。

妙就妙在,以往他都會迎合自己的想法,所以每次言出必中,在外人看來,自己對這位祭酒向來言聽計從。

這樣的印象,也是曹操自己促成的,因為他需要一個除自己之外,還能開口進言之人,這樣便不會讓人覺得是一言堂。

在以往,每一次郭嘉都能將話說得極其漂亮,讓人挑不出什麼反駁的話來,即便是有,自己稍作思考之後,就會站在郭嘉一方。

因此,兩人打起配合來,就極為順暢,但是這一次,卻和往常截然不同。

這讓曹操,懵了一下,他不知道是郭嘉沒意會到自己的意思,還是他真的覺得不可現在就立刻出兵,而再看郭嘉的眼神,認真之中帶有篤定之意,彷彿在暗示。

那就無可猜測了,他真的認為不可出兵。

“也並不是,”曹操稍稍柔了下來,退而安定,他現在年歲大了,身邊祭酒由戲忠換成了郭嘉,很難再尋找一個新的人。

“不過,此時江東甚亂,他們此時越是鎮定,說明內部越是空虛,奉孝你且想,若是我,也被人刺殺,該當如何定住荊州之人心,讓那些荊州當地計程車族不再作亂?”

這話倒是也有道理。

郭嘉凝重地點頭。

若是這麼說來,這是非要打不過了。

這一刻,郭嘉也才算是明白,他勸不動丞相。

當初一直以為了解其心思,便可不斷默契進言,設計獻策,以安天下,卻沒想走到這一步後,逐漸的自己越是要不斷退讓,方可守住兩人之間數年內培養起來的默契。

怪不得,文若在朝堂之上,越的謹小慎微,並且不敢多言,只顧著理清眼前之事,那是因為他早已看清了曹氏的未來。

郭嘉在曹操這轉念而言的另一段話中,感受到了逼迫之意,因為他的意思還沒變,只是換了一種說法。

這就是,自己退了一步,說了不同意見。

於是丞相又進一步,再將問題丟擲。

此時在堂上的文武,有些人也看得出這態勢,若是郭君再說一句不可進軍,極有可能就會招致禍端,日後這祭酒之位便不會再是他。

然,此時許多人都認為不可進軍。

並非是不敢戰,也不是在荊州享受了太多的安逸。

只是單純的覺得,江東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一盤散沙。

孫氏也不是眾將所言,只是鼠輩蝸居,不敢出江東。

至少江左一向出才子,如同無數寶劍,還沒出鞘,你怎知它不是絕世神鋒。

真要打起來,免不了還給那些看戲之人一個極好的機會,再尋一番機遇,如今坐擁數州之地,千萬百姓,只管屯田攢錢便是。

只要民富兵強,隨時都能打。

那麼,丞相是怕什麼呢?!

郭嘉暗自嘆了口氣,點頭稱是,而後說道“方才,在下沒體會到箇中緣由,主公不愧是當世第一流,江東此刻定然是外強中乾,內有禍亂,只怕是文武不和,幾欲先降!”

“他南有士夑為亂,孫策又曾殘殺士族震懾,如此看來,內部必當是有望族之後,要做亂,為保所謂孫劉聯合,才如此放話。”

“而我軍,準備一年,就待開春,若是不動兵馬,浪費了這滔天的氣勢!”

“不錯!”

曹操臉上這才重新浮現出了笑容,起身來重重地拍打了幾下郭嘉的肩膀,笑吟吟的說道“正該是如此。”

“奉孝此言,深得我心!”

“立刻傳令三軍,祭天犒軍,我要儘快出兵與江東交戰!踏平江東收服揚州,如此可令南方安定,還大漢鼎盛!”

“喏!”

文武傳令,此令自然是文臣憂愁,而武將亢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