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07計策

嘉靖四十二年正旦大朝會,嘉靖皇帝依舊如往昔般沒有上朝,有成國公朱希忠領班行拜天禮於玄極寶殿,文武群臣各具朝服於皇極門行五拜三叩頭禮,免宴,賜節錢鈔,王府進賀人員及四夷朝貢使仍宴於闕左門。

這一年,海內公認的大奸臣嚴嵩致仕,雖然大明朝南北仍有戰事生,但是在此刻滿朝大臣們眼中,經過去年下半年的撥亂反正,今年朝局應該會逐漸吏治清明,雖不敢說海晏河清,可也應該不會太差了。

六部中,最忙碌的自然還是兵部。

來自北方俺答汗部的威脅,和東南倭患,讓整個兵部時刻不敢輕忽。

不過,在朝會後,京官們自己組織的酒宴上,聊的最多的還是福建那邊的倭患。

堂堂一個興化府城,至今還失陷於倭寇之手。

左副都御史趙炳然掛兵部右侍郎銜,提督軍務,巡撫浙江,而譚綸掛右僉都御史銜巡撫福建。

同時,在朝中有心人的推動下,戚繼光的名字也出現在官員們日常談論中。

此刻,在眾多官員們看來,大明帝國在江南最能打的三位將軍都領銜參與圍攻興化府倭寇,目標自然是務必全殲,哪怕走掉一個都是不可接受的。

劉顯、俞大猷、戚繼光,都是可以獨自領兵打敗倭寇的將領,有他們在,東南防務自然可保無虞。

對於百官的樂觀,兵部卻依舊小心翼翼的,生怕期間生什麼不可測之事。

不過福建離京師千里迢迢,他們也只能憑藉過時的文書分析那邊的形勢,最後一番商議後,還是選擇放權,由總督閩、廣都御史張臬和譚綸,以及劉、俞、戚三將商議。

兵部收回視線,全力佈置北方長城沿線防務,防備來年俺答部再次大舉入侵。

為了儘快瞭解興化府城局勢,俞大猷和戚繼光都沒有跟隨大隊人馬前行,都帶著親衛快馬加鞭趕到了興化府城外,先後進入了劉顯大營中。

收復興化府城之戰,雖然朝廷認命由張臬統帥,譚綸指揮的,但真正打仗的還是他們三人。

連續幾日,三人的身影都出現在興化府城外,小心仔細的勘察地形。

而這夥倭寇不知什麼緣故,攻佔興化府城後也沒有洗劫一番就馬上逃回海上,倒是給明朝集結大軍提供了時間。

倭寇狙殺劉顯使者從而冒充其身份進入興化府,最終釀成興化府之禍的訊息已經被證實,不過朝廷並沒有因此遷怒於劉顯,只是命其暫時指揮興化府附近明軍,包括距離府城不遠的平海衛。

不過這平海衛雖然是衛,但衛所軍士沿海邊佈置防務,即便是衛城所留兵力也不過千把人,衛指揮使歐陽深僅憑這點兵力也不敢擅自進攻府城。

站在城外山坡上,三人都默默無言,只是盯著遠處的城牆,一座完全未經損壞的城牆。

若是正常情況下,數千倭寇要想攻佔這裡,不付出慘痛代價是決計不可能的,只是誰能想到倭寇當中居然有人會用計賺下一座大城。

“倭寇佔下興化已經兩月了,不可能一直等在城裡讓我們剿滅。”

這時候,一直沒有開口的俞大猷忽然說道。

“現在的季節,並不適合倭寇逃跑,除非在前兩月打下興化後幾日內就離開,他們還來得及上船逃跑。”

戚繼光卻是說道,“現在若要逃到海上,必須得堅持到三月才行。”

“浙江水師那邊,我已經寫了公文,相信很快就會南下,由他們封鎖外海,倭寇插翅難飛。”

俞大猷搖搖頭說道。

浙江那邊的水師,還是由他當初在浙江任總兵官的時候組建起來的,就是為了禦敵於海上,只是沒想到他一離開,居然會被倭寇壓制在港口內動彈不得。

這次,俞大猷來時就已經想好,集結水師戰船,勢必要全殲這股倭寇。

只是,這裡是福建,而張臬也管不到浙江,所以一切還得請朝廷定奪,俞大猷只得給南京那邊上公文,請調浙江水師助戰。

“元敬,你那邊的兵馬什麼時候可以到達?”

一直注視遠方興化府城的劉顯這時候收回視線,看向戚繼光問道。

“浙江那邊兵力吃緊,我只抽調出四千人南下,算算行程,大約要三、四月才能抵達。”

戚繼光嘆口氣說道。

他去年率部就曾來過福建助戰,這才剛率部回浙江,休息不到半月就接到再次進入福建的命令。

去年隨他南下的兵,在這次福建剿倭中立下不少功勞,也賺得盆滿缽滿,大多都不想年前再踏征程。

不得已,他只得東拉西湊才平湊出四千人馬。

不過從浙江到福建,又是這個季節,行軍度那是想快也快不起來,特別是行軍糧草這一塊。

明朝軍隊外出作戰,因是在境內,所以不會攜帶太多糧草,否則就需要徵召大批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