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逝者之書(出書版) 第4節

聶之軒:“當然!你想想,如果那些驢友在完全瞭解山路狀況的情況下去‘探險’,就不會滑落山坡以致高墜死亡了;如果學校在高樓層走廊處安裝防護欄,就不會有打鬧嬉戲的學生從高處走廊跌落了;如果家長們在自己家的窗戶上安裝了防護網,就不會有孩童從窗戶上跌落了;如果高空作業的工人都按照安全規則行事,攀登高處時使用安全繩,就不會發生那麼多高墜的安全事故了。”

小白:“師父你這樣一說,還真是。為了我未來孩子的安全,我今天下班就去定做防護網,讓我家的窗戶都安全起來。”

聶之軒:“那你先找個女朋友,好不好?”

第5章 第五案 熾熱的雪夜

一具女屍出現在寒冬臘月的清晨,臉上帶著詭異的笑容。

天氣越來越冷了,北方都飄起了雪花。

夏曉曦最近升職了,成了公司秘書部副總監。因此,她的活動還真是有點多。除了參加各種婚禮等活動,還要接受同事、朋友、親戚們的祝賀,各種喝酒,各種嬉鬧。

今天,她的閨密又召集了一幫好朋友,共同來祝賀夏曉曦的升職。席間,杯來盞去,不知不覺,夏曉曦已經雙眼矇矓。

不知道什麼時候,酒席結束了,夏曉曦隱約記得有朋友想送她回家,被她拒絕了。

“我可是秘書部的副總監!我怎麼會喝多?我絕對不會喝多。”夏曉曦依稀記得自己是這樣說的。

可是她心裡知道,她這是打腫臉充胖子,她似乎已經分辨不清方向,也似乎已經邁不動自己的雙腿了。

她內心告訴自己:我的家離這裡很近的,很近很近的,只要再堅持一會兒就可以走到。堅持住,很快就到家了。

可是……為什麼走了這麼久還沒到家?為什麼周圍的樹木和樓房看起來這麼陌生?為什麼人流、車流越來越稀少?哎呀,真的是走不動路了,這裡有片草地,在這裡歇一會兒再走吧,歇一會兒就能走動了,就能到家了……

天氣好像越來越熱了,不對啊,現在都已經入冬了,今天還下雪了,難道這裡有空調嗎?太熱了,太熱了,不行了,我得脫衣服,我得脫……

第二天清晨,環衛工人報案,綠化帶里居然躺著一具幾乎全身赤裸的女屍!

死者的衣服凌亂地散落在屍體周圍,屍體上只穿有文胸和內褲。

一則“公司總監裸死綠化帶”的新聞很快沸沸揚揚地傳到了城市的各個角落。

聶之軒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出勘這一起被初步定性為“強姦殺人”的案件。經過現場勘查,屍體周圍並沒有其他人的足跡或其他痕跡。

“這種案件,很容易引起炒作。”聶之軒對小白說,“所以說,咱們對原始現場的固定工作必須做得非常細緻。”

“可是,屍體周圍什麼痕跡也沒有啊。”小白說,“難道兇手是飛過來作案又飛走的嗎?”

現場檢驗完屍體,聶之軒和小白又去解剖室裡對屍體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解剖。死者臉上帶著一種極其詭異的笑容,面板上遍佈雞皮疙瘩,被解剖的胃裡有很多條紅色的出血帶。

最關鍵的是,經過屍體解剖檢驗,排除了死者被性侵的可能性,同時也排除了死者系機械性損傷、機械性窒息和中毒死亡的可能性。

“這不是一起命案。”雖然家屬強烈反對,但聶之軒還是直接而果斷地告知了結論,“這是一起意外事件,死者的死因是凍死。”

案情×剖析

凍死

前幾天,有個朋友在問我關於凍死的法醫學鑑定問題,這確實是一個不太多見,又容易引發爭議的死因。雖然我在冬天騎車,常常會有一種差點被凍死的感覺,但即便是在三九嚴冬這樣天氣極度寒冷的日子,也不至於那麼輕易地被凍死。

那麼,凍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很多同學難以想象凍死會在什麼環境、什麼情況下發生。其實,從法醫的角度看,凍死,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少見。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更為常見。在中部地區的冬天,也時有發生。老秦曾經在實習的時候,跟著《屍語者》裡提到的“飆哥”跑過幾個典型的凍死現場,在這裡就結合書上的理論來侃一侃。

首先,判定為凍死是要有條件的。即便具備個別凍死的徵象,在不具備條件的現場,也是不能診斷為凍死的。老秦曾經看過一個法醫的報告,說是在氣溫7℃的室內,穿著棉毛衫褲、皮夾克的人,被診斷為凍死。這讓我說什麼好呢?

眾所周知,凍死是在氣溫寒冷的條件下才會發生。室外常見,禦寒衣物不足時常見,水中常見。水的導熱速度大約比空氣快25倍,正常人浸在0℃的冰水裡,半個小時就可以被凍死。所以大家這下知道為什麼在迴腸蕩氣的愛情電影《泰坦尼克號》裡,“螺絲”沒死,“街客”卻死了吧?

另外,除去環境條件,凍死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比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或營養不良的人更容易被凍死,瘦子比胖子更容易被凍死,飢餓、疲勞者更容易被凍死。(寫到這裡,胖秦叔叔忍不住偷偷一笑)

值得一提的是,在凍死案件中,酒精是一個影響比較大的因素,老秦出勘的幾個現場,都是喝了酒的人被凍死的。這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呢?

飲酒過量,血流增加,會讓人產生溫暖感,並在主觀上減少衣著,導致熱量更易散發。深度醉酒者,體溫調節中樞被酒精麻痺,同樣易被凍死。尤其是很多喝了酒的人,不知不覺就在路邊睡著了,遇上冬天,就更容易被凍死。最後一點,才是重點。

那麼,凍死都有什麼特徵性或非特徵性變化呢?法醫又該如何判斷死者是不是被凍死的呢?

1. 衣著。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凍死者中常常會出現一種叫作“反常脫衣現象”的情況。就是凍死的人多見全身裸露,或將衣服翻起、暴露胸部,或僅穿內衣褲。這個可能是體溫調節中樞被麻痺,出現幻覺熱感所致。出現了幻覺熱感後,當事人會主動把衣服脫掉。有些生活習慣特別好的當事人,還會把衣服疊整齊了放在身邊。

這樣的凍死現場,看上去會非常像強姦、殺人現場。我也見過因為不瞭解反常脫衣現象,而認為死者是被強姦、殺害,不服凍死結論反覆上訪的案例。這也是上面我們說的故事裡的癥結所在。

2. 體表和面板。

當我們感到寒冷了,面板上會出現雞皮疙瘩。同理,凍死的人身上也會出現雞皮疙瘩。但是,起雞皮疙瘩不是凍死獨有的特徵性改變。很多溺死、猝死、機械性窒息的屍體也會出現;有些人在冬天被掀起衣物進行胸外按壓搶救的時候,因為有瀕死期的反應,所以胸腹部也會出現雞皮疙瘩。另外,因為超生反應,甚至很多屍體死後被冷凍時,也會出現雞皮疙瘩(不可思議吧?但這是事實)。我上面說的那個法醫誤診的案件,就是以雞皮疙瘩作為凍死的特徵性改變的依據,這是明顯錯誤的。

除此之外,凍死的屍體陰莖、陰囊、乳頭往往也會有縮小的現象,還可能在面板上出現凍傷。

3. 面容。

凍死的屍體,面部表情似笑非笑,被稱為苦笑面容。老秦看過的幾個凍死現場都是這樣。要問原因,我真不知道。可能是和人體面部的肌肉受冷收縮有關吧。

4. 屍體現象。

凍死者的屍斑呈鮮紅色或淡紅色,同樣,這樣的屍斑也不是凍死獨有的特徵性改變。此外凍死者的屍僵發生遲,消失慢,強硬。

5. 器官改變。

將凍死者的內臟組織取下切片後進行病理學診斷,可能會發現每個臟器都有特異性改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消化道的糜爛,胃黏膜下會出現瀰漫性斑點狀出血,沿血管排列,顏色呈暗紅色、紅褐色或深褐色。

以上說的都是一些凍死的特徵。但我覺得,法醫在判斷是否是凍死的時候,不僅要觀察以上特徵,更應該排除死者系損傷、窒息、中毒死亡等的可能性,防止犯罪分子偽裝凍死的現場和屍體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