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六章 建立報紙

見到王公大臣們不敢有反對之意,雍正有些得意道:“朕為此事已經思考了許久,更是看了許多他國之事,在波斯國當中,曾有制度曰密儲制,那每逢波斯王初繼位之時,便密選諸子中才堪承統者,書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後,大臣與王子共發封而視之,由此便可確保江山傳承穩固。”

聽完雍正從波斯國翻出來的方子後,王公大臣們都有些沉默,他們大都不是蠢人,當然明白這一制度的厲害,心裡卻是又驚又嘆。

嚴格來說,爭儲之事往往是君權與相權交鋒的關鍵之點,有史以來因為繼位之爭的政治風波更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大臣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改變不了眼下的這個皇帝,那就改變下一任皇帝,只要堅持給皇帝洗腦,總有一天皇權便會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也是朱元璋即便是取消了宰相制度,可是也難免其子孫皇權被大大壓縮的事實。

可是雍正眼下卻另闢蹊徑,你們不是要圍繞著儲君玩套路嗎?那行啊,朕可以立下太子,但是你們誰都不能知道!

在這一點上,雍正是充分吸取了康熙的教訓,畢竟當初的公開立儲制度,幾乎誰是太子誰就成為被攻擊的靶子,不光是有許多人暗中盯著使絆子,甚至跟皇帝的關係也變成儲與君的關係,對於皇帝來說也是一種威脅。

因此當雍正採用秘密建儲的方法後,立嫡之事便完全成為了皇帝的權利,讓所有的皇子都能看到希望,但又沒有明確的競爭目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兄弟相爭,也能避免以皇子為中心的勢力團伙,而大臣們就算能猜到一些,可是也難保皇帝不會修改,這樣一來君權之威盡在臣道之上。

王公大臣們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就算是漢臣們想要反對,其實也找不到什麼好的反對理由,畢竟大清的皇帝可是遵循的滿洲舊制,你漢家習俗是不能強加於皇上的,這樣一來漢臣們就算是想進言,也沒有別的辦法。

“奴才以為,皇上此策實在是妙極,可收全功。”

“臣以為,秘密建儲,乃穩固天下之良策也!”

沒有了反對派,剩下的自然便都是那些吹捧之言了,眾人卻是將雍正誇得天上有地上無似的,對於這個秘密建儲制度,更是稱頌有加。

“諸位臣工,朕已經草就立嫡詔書,現如今就藏於這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待朕若是哪天去了,你們便可以啟開詔書,擁立新君繼位!在此事之後,任何人都不得再向朕進言太子一事,違旨者嚴懲!”

“嗻……”

新的秘密建儲制度就這麼被透過了,可是所有人心裡都明白,那個謎底已經根本不是謎底了,而是兩個顯而易見的字——弘曆。至於其餘的弘時和弘晝,幾乎很難再對弘曆造成威脅。

而與此同時,弘時心裡對雍正的不滿也是越來越深,他開始屢屢跟八爺黨中人接觸,甚至還冒著風險去見還在閉門讀書的允禩,當然這一切自然難以逃過雍正的眼睛。

只是此時的雍正卻比以往更加隱忍,他幾乎是用一種看小丑的姿態,看著自家的這個兒子在上躥下跳,心裡卻是漸漸起了殺意,只是這一念頭,卻是為日後的政局變亂埋下了伏筆。

與清廷的暴跳如雷相比,此時狼狽逃竄到臺灣的朱一貴,卻幾乎快要發瘋,他從臺灣趕到泉州還沒到一個月,結果就被複漢軍的一波突擊給趕下了海,身邊的精銳軍隊也都被打散,回到臺灣後甚至大病了一場。

朱一貴的心裡固然對復漢軍帶著恨,可是對於去談判的黃殿,也再也沒有信任,他與當年的這批老兄弟之前,算是徹底出現了一道裂痕。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黃殿卻給朱一貴來了信件,聲稱已經與寧楚達成了協議,並且他已經代表明軍與寧楚簽了字,這種目中無人的態度幾乎讓朱一貴氣死當場,心裡卻是起了對黃殿的殺心,只是他也不傻,因此也假意寫了一封信給黃殿,言辭之中盡是噓寒問暖之意,只是末了才詢問了一句黃殿何時歸來,這臺灣諸事還需要處理呢。

隨著寧渝這一次的會談之後,幾方或多或少都出現了點內部的紛爭,寧渝在一旁看好戲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了自家事,而且還是一件相當要緊的大事——辦報紙。

說起來,報紙這樣的神器,對於皇帝來說真真是個好東西!

對於皇帝來說,最難以容忍的便是底下的人串通一氣,導致皇帝的耳目被矇蔽,因此大部分皇帝手裡都會有一隻諜報力量,從而保證皇帝對底下的情況有個比較真實的瞭解,像廠衛就是如此,江南三織造同樣也是如此。

實際上在目前影子的職責當中,也有監測各地的經濟活動還有物價等任務,可是在寧渝的預想當中,如果有了報紙作為補充,也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

此外,報紙的另一項重任便是監察了,雖說寧渝針對都察院進行了改制,獨立於行政院之外,可是有了報紙以後,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監察作用。

最後,報紙還有一項最為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傳遞資訊的作用。實際上在漢代開始,當時的朝廷便已經開始創辦報紙了,不過那時候的報紙與後世的報紙大為不同,它被稱為邸報或者是抵抄,專門用來刊登皇帝諭旨、大臣奏章、朝廷公佈的法令等政府公文。

當然,如今的大楚也是有邸報的,可是寧渝想要的不僅僅只是在大臣當中流傳的邸報,而是一種能夠面向大眾,至少是大部分讀書人都能看到的報紙。

只是對於寧渝而言,眼下並沒有所謂的新聞行業的人才,自己所掌握的那點皮毛也不足以支撐起一家報刊,因此他在建立報紙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召集人才。

雖說目前大楚的人才算不得很多,可是目前擺在面前,可供寧渝選擇的至少有三個人,分別是江南儒宗呂毅中,還有大儒嚴鴻逵,以及剛剛結束了觀政的狀元彭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