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鴻臚寺是個坑

本文網,禁止轉載.

以下為防盜章節,二十分鐘後更換正章,正章多送千字.

作為一位國公爺,李茂自己用到銅錢的時候基本是沒有.

他有不少長隨和下人,出門時很少自己付錢,即使要帶錢,身上帶的也是散碎的金銀,斷沒有揣著一堆銅錢的道理.

但是老百姓,多用的還是銅錢.

一是銀子化不開的問題,二是也用不到這麼大面值.二兩銀子就能讓一個人家過上一個月,平日裡,幾十文錢就可買米買面,是不需要用到銀子的.

因銅錢笨重,許多人出遠門的時候就把錢繞在腰上,又叫"盤纏".李茂也見過家裡下人把錢繞在腰上出去的,還慶幸過自己幸虧是主子,若是下人,每日裡纏上這麼多錢出門,真是累壞人也.

回到家中,李茂叫來了家中管銀錢的賬房先生,將那一枚錢給他看.

"崔賬房,你看看這枚錢有何不同."

這賬房拿過那枚銅幣,在手中顛了顛,又對著光看了半天,露出了訝然的表情.

"啟稟老爺,這是一枚私鑄錢."崔賬房恭恭敬敬地說,"看樣子,已經有許多年了,火氣盡脫,做的也比較精,和一般的私鑄錢比起來,算是上品."

"私錢?這是私錢?"李茂一驚.

私鑄銅錢者,主犯和從犯按律於鬧市斬棄市,而按例,則不但違者斬,更是全家都要籍沒為奴婢,算是極重的刑罰了.

盧默的父親當年到底偷盜了多少錢?當時抓他下獄的縣令和其他官吏到底知不知道這些錢是私錢?

他又是如何逃獄的?

李茂恨不得奔出城去,抓回盧默再問一問.

"老爺,本朝私錢雖少,但也不是沒有.大楚官爐所出之錢,十枚重一兩,含銅八成,以歷代的錢幣來看,貞元通寶都算是上等的品質.如今銅價越來越高,市面上已經開始出現十二枚一兩的銅錢,但廄裡見的還是少的."崔賬房將這銅錢看了看,也覺得稀罕.

私鑄錢一般都在小範圍內流通,廄是天子腳下,在廄裡流通私鑄錢,那就是廁所裡打燈籠了.

"不知道大人從哪裡得來的這枚銅錢?"

"一個晚輩所贈."李茂輕飄飄地一語帶過,拿回了這枚私鑄錢."多謝崔賬房解惑."

"不敢不敢."

"此事勿要和別人提起."

"是."

李茂送走了一肚子疑惑的崔賬房,拿著那枚銅幣端詳了半天,終於吩咐道:

"備馬,我要出府."

李茂出府,正是要找還留在京中,沒有出返回汾州的新任布政使劉鵬與參議汪志明.

私鑄銅錢乃是大罪,但現在僅憑一枚私錢和一個羯人少年的隻字片語,尚不能得知真相如何.若是貿然上報朝廷,極為不妥.

齊安縣和靈原縣這種小縣不同,乃是汾州一個大縣,這個叫做王林的富商,在當地一定不會做的毫無馬腳,定然留下了蛛絲馬跡.而且當年有人偷盜大戶,也算是大案,卷宗一定是有的.

就算沒有卷宗,查詢當年的在職的官吏,也總能查出什麼來.

汾州馬場一直有人在偷偷補給,方能積累出那麼多匹馬來.可是到現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何人在運送物資,又是從哪裡送過去的,如今又現了私錢,說不定這線索就在私錢之上.

就算和馬場無關,私鑄錢幣不是小事,若能查到這些錢都流向哪裡,也就能對這私鑄錢幣的幕後之人略有所知.

李茂直奔弘賓館.

在京內沒有住處的官員,都是居住在此處.

李茂很快就見到了劉汪二人,他拿出銅幣,將盧默的身世一說,再提到這銅錢的來歷,兩人皆是大驚.

"其實汾州一直都有流通私錢,但數量不多,且一貫之中往往不到一成,難以察覺."汪志明說道,"各州應該都有這種情況,如今銅價高,鑄造官錢無力可圖,錢局已經有許多年沒有鑄錢,各地流通的銅錢不足,加之私錢並不氾濫,各地官員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劉鵬調任汾州才剛剛三年,汪志明卻已經在汾州待了有六年了,比起劉鵬來,更為熟悉民生之事.

他苦笑著說出無奈的事實,"這齊元縣乃是富縣,與通州相連,若齊元有人鑄造私錢,怕是早就已經流往各處了."

一時間,三人的臉色都不大好.

任誰剛剛新上任沒幾天,就弄出個盜鑄之事來,都不會心情好的.

"這件事時隔太久,就算那王林還敢留在原地繼續做這等營生,怕也是小心翼翼,抓不到什麼證據.我在京中,訊息不便,此事還請兩位明察暗訪,早日找出端倪."李茂對兩位同僚拱了拱手,"汾州的驛站,有數座可以將信件直送廄,此事我曾告知於汪大人,兩位可憑此與廄隨時保持聯絡."

李茂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要告訴這兩位汾州官員,此事他會稟奏皇帝,但不會在上朝.[,!]的時候公之於眾,他們可以和皇帝直接溝通此事,無需凡事和他通氣.

李茂這話一說,劉汪二人都鬆了口氣.

他們雖然是因為汾州之事而升官,但並無意站隊到哪一方去.此事雖是李茂現,但這種事卻不該歸李茂管.

若他想要請他們暗中調查,事事關心,以此謀權,或有其他想法,他們是不會幹的.

這位信國公的意思,是會入宮直接向皇帝通報此事,只不過讓他們先有所準備.

是這樣的話,他們自然只有感謝.

李茂本身也無意捲入這種麻煩事情裡去.他自己已經是一頭包了,實在沒有精力再去耗費許久查探這私錢一事.

李茂辭別劉汪二人以後,又給宮裡遞了牌子,去向皇帝稟奏.

楚睿自然對此十分重視,當即召了劉,汪二人入宮.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