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猛地狗子捕獺子 奶汁充沛度夏天2

這一天,一行人走了不少地方,最終滿載而歸,帶回了十四隻肥碩的公獺,還不包括餵給地狗子和七隻獵犬的七隻獺子,喂的都是被誤殺的母獺和小獺。

回去的路上,大家順便折了很多灌木的枝條,最後來到蒙力克的氈帳前。

蒙力克開始分工了,他和三個大兒子負責斬斷獺子的四肢,從頭開始剝皮,所有的公獺都剝出了一個完整的皮筒子。

鐵木真、闊闊出和哈撒兒,則負責用刀子劃開獺子的肚子,將內臟掏出來,扔給地狗子和七隻獵犬吃,然後將獺肉洗乾淨,內外抹上一層鹽。

其餘的孩子,則搬來幹牛糞、馬糞,升起一堆火。

蒙力克父子四人剝完皮後,開始用樹枝將獺肉撐開,穿在一根鐵棍上,就可以烤獺肉了。

不一會兒,獺肉的香氣便飄散開來,很多孩子開始咽口水,當肥碩的獺肉,顏色變成黃澄澄的時候,蒙力克的妻子便撒上山蔥和沙蔥,隨著不斷地翻轉,外皮顏色變成焦黃色後,就可以吃了。

訶額侖和赤吉勒也受到邀請,來到了蒙力克一家的氈帳,準備一起享用美味的烤獺肉。

兩人到了後,也用鐵棍穿著獺肉,一起幫著烤。

一群孩子像過節似地興奮,連一向古怪沉默的別格帖兒,聞到奇香無比的烤獺肉,也顯得格外高興。

第一隻烤熟了,蒙力克便用刀子分成好多塊,讓一群孩子先吃。

鐵木真吹了好幾口氣,才咬了一口,獺肉鮮香,美味無比,並很有咬勁,不禁連呼“太好吃了,真是太好吃了!”

其他的孩子,也讚不絕口。

公獺確實肥大,兩家人只吃完了四隻,十四隻公獺肉,足足讓他們吃了兩天。

天氣越來越熱,兩家人又將氈帳,從春牧場搬到了夏牧場。

將氈帳紮在一個山坡上以後,蒙力克指著下面的小河,開始教鐵木真和哈撒兒“一定要記住,夏營地要選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這樣一來,家畜除了飲水方便,也才能吃到水分大,葉子鮮嫩的草,從而更好地抓水膘,變得更加健壯。”

他又指了指氈帳,“將營地紮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是為了躲避水邊的蚊蟲。”

這時候,馬開始換毛了。

次日早上,蒙力克與一群孩子騎上馬,開始驅趕馬群,讓它們不停地奔跑,直到馬汗淋漓時,才慢慢停了下來。

下午,蒙力克又將馬群趕到了一片石頭很多的地方,讓馬舔舐石頭。

蒙力克不待孩子問,便開始講道“到了換毛的季節,一定要讓馬群多奔跑,多出汗,並經常舔舐有鹽分的石頭。只有增加了活動量,補充了換毛所需的鹽分,馬換毛才快,夏膘也才抓得更好。”

“相比於羊和牛來說,馬不能反嚼,胃小腸短,經常是邊吃邊拉,要抓好夏膘,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加上它們的面板薄,對蚊蟲的叮咬很敏感,身上的蚊子一多,就不能安心吃草了。”

鐵木真有些不解“夏天,哪裡都有蚊蟲,怎麼才能讓馬抓好夏膘啊?”

“最好的方法,是白天讓馬群躲在蔭處休息,以躲避酷暑,晚上才放出去吃草。到了後半夜,露水下來了,打溼了蚊蟲的翅膀,蚊蟲就飛不起來,馬就可以安心地吃草了。”

接著,他還進行了強調,“有一個說法,一定要記住羊不吃早草不壯,馬不吃夜草不肥!等馬群的毛換得差不多了,我們就讓它們吃夜草。”

一談到馬,他就神采飛揚,根本停不下來“養馬與養羊、養牛不一樣,是有講究的夏草是金,秋草是銀;夏抓肉膘,秋抓油膘;有肉有油,冬春不愁。除了讓馬吃好草,還要勤喝水,不喝夠水,它們就不愛吃草,因而草原上有‘旱羊、水馬、風駱駝’的說法。”

第二天,蒙力克開始教孩子練習套馬的基本功了。

他指著自己的杆子馬“作為杆子馬,一定要反應靈活,能與人很好地配合。其次,四條腿要粗壯,身子要肥實,屁股要寬大,它們的身體粗重,才能將要套的馬勒住。”

接下來,蒙力克讓鐵木真、闊闊出和哈撒兒騎在馬上,練習撿起丟在地上的套馬杆,他有時將杆丟在馬的左側,有時則丟在右側。

三個孩子必須與馬配合好,才能在馬的慢跑過程中,用雙腳緊緊鉤住馬蹬,身子側向一邊時,迅撿起地上的套馬杆。

為了讓馬群多奔跑,蒙力克趁這個機會,讓孩子練習如何使用套馬杆,套住生格子馬後,接著開始學習馴馬。

當鐵木真騎著杆子馬,追逐生格子馬時,他也騎著馬跟在後面,鐵木真的力氣還不夠,馬被套住後,蒙力克會打馬上前幫忙。

接著,蒙力克示範如何馴馬。

蒙古人的坐騎,都是由半野放的生格子馬,經過專門訓練後,才能隨便騎乘。

一靠近生格子馬,他便迅抓住馬耳朵,讓鐵木真遞上籠頭和馬嚼子,依次給馬戴上。當捆上馬的上唇,如果還不聽話,就可以輕輕地拉動韁繩,馬一負痛,就不敢亂動了。

一旦放上鞍子,就可以馴騎這匹生格子馬了。

當鐵木真甫一騎上去,從未被騎過的生格子馬,不是豎起一對前蹄,就是拼命地尥蹶子,想將背上的騎手摔下來。

鐵木真卻毫不畏懼,趕快夾緊馬腹,在蒙力克的指令下,適當的拉緊韁繩,收斂了馬的狂野狀態,然後放開韁繩,任由馬在草原上狂奔,馬跑一圈回來,也折騰累了,再也不上躥下跳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生格子馬也習慣了,在馱著騎手的狀態下奔跑,當它快賓士時,如果騎手感覺很平穩,一匹馬就基本上馴好了。

馴了生格子馬,鐵木真卻意猶未盡“蒙力克伯伯,那些用於打仗的戰馬,該怎麼養呢?”

蒙力克只得講了戰馬的放養方法。

我們蒙古人,一般是在秋天打仗,那時的戰馬最壯,適合長途奔跑。

到了春天,凡是不打仗的戰馬,都要取下鞍子,解掉韁繩等,放到生格子馬群中,讓它們處於半野生狀態。

這些戰馬,在春夏季節,沒有人騎乘,可以隨意地吃草飲水,很容易抓膘。到了秋天,如果要打仗,就需“吊馬”了。

所謂“吊馬”,就是將戰馬拴起來,韁繩留得很短,讓它們少吃少喝,像野馬一樣站著睡覺,將身上的肥膘減掉,從而變得更加結實,不容易生病,這樣的馬汗少,跑上百里都不會出大汗,才適合長距離地作戰。

喜歡成吉思汗的動物軍團請大家收藏成吉思汗的動物軍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