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各自准备出门。
邱一燃要与之前所熟悉的一名杂志编辑进行会面。
那时——
她开始习惯自己少了半条腿,习惯穿戴假肢,习惯幻痛,也习惯周围人看向自己时或心疼或可怜的目光,深深觉得不能再这样逃避下去。
已经四个月,她消耗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供以复健。
以至于所有工作全都停摆。
商业合作也只能都解约,经济来源只剩小部分照片的版税收入。
但也不多。
截肢后带来的生活开销比想象中以为更多,首先是高昂的手术费用,以及购买昂贵假肢时的费用,其次是术后复健所需要的医药费和指导开销,以及其他方面的生活开销……
持续这么长时间,她的存款只出不进,而车祸责任方的赔偿款并不多,目前也尚未到账。
虽然还谈不上弹尽粮绝,却也早就算得是入不敷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以前熟知的某位杂志编辑,愿意约她见面,甚至与她商谈全新的合作事宜,已经算是雪中送炭。
黎春风的情况同样相差无几。
其实在车祸以前,黎春风就已经获得与公司签约的机会。
那是一家在巴黎乃至全球都拥有特等资源的经纪公司,在接收到相关资料后给予她回复,有意向与黎春风签约。
原本只差签约,她就可以走上自己一直想走的那条路。
却因为突如其来的车祸搁置。
车祸以后。
这家公司负责人体恤黎春风突遭横祸,也来医院探望过。
看到脸色苍白却仍然努力复健的黎春风,那位相当具有人文关怀的经纪人红了眼角,并且也仍然对她具有故事性的、坚韧不拔的东方脸孔有着很大的兴趣,表示愿意等她一段时间,等她好转之后再进行洽谈。
可出院之后。
黎春风不得不再次将这件事抛之身后——因为邱一燃大部分时间都无法自理生活,时常出现精神恍惚的状态,也时常因为上厕所、洗澡和普普通通的走路这种小事,摔到地上无法独自站立。
那辆红色卡车并没有碾碎邱一燃的骄傲,她的骄傲是沉溺于泥潭中也仍旧无法被磨平的东西,她为此痛苦,也为此麻木,但还是希望自己尽快恢复,坚持每周到专业治疗机构进行五次复健,也因此需要人多加看管。
而黎春风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也为此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甚至是梦想。
直到这一天——
这是她们在车祸后第一次,像车祸之前一样,终于可以从这件事中松一口气,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
理论上,她们可以重新开始。
也确实是打算重新开始。
这几个月以来,邱一燃一边复健,一边尝试重拿相机,也确实零散拍摄了些照片。
她带着这些照片,作为自己尚有价值的佐证,打算去见杂志编辑——因为对方愿意为她提供一个长期摄影专栏的拍摄和撰写机会,也希望和她商讨其他项目的合作事宜,费用可观。
黎春风与那家向自己抛出橄榄枝的经纪公司进行第五次会面——如果没有问题,今天可能会成功签约。
出门之前。
她们两个肩并肩在玄关换鞋。
邱一燃低着视线。
看黎春风柔软的发顶,伸出手指帮她理了理头发。
黎春风蹲下来,动作很小心地给邱一燃穿鞋,给她系鞋带。
也给她的假肢穿鞋,系鞋带。
——这是邱一燃在车祸之前就想买的一双鞋,登山鞋。
她原本想好,等她们看完极光回来,就拉着早上总是像只鬼一样起不来的黎春风,去登山,看对每天而言都很珍贵的日出。
所以她已经选购好了两双同款式不同尺码的登山鞋,放在购物车中。
原本黎春风对此很嫌弃,因为她只喜欢睡觉,不喜欢运动,不喜欢登山,也不喜欢登山鞋。
但车祸后。
黎春风大概是为了想办法鼓励她,还是将这两双鞋买了回来。
在邱一燃出院当天。
黎春风穿上这双鞋来接她,也像现在这样,蹲下来小心翼翼地给她穿上。
纵然邱一燃对这双鞋已经没有很多喜爱。事实上,出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她已经对很多事情都已经丧失兴趣。
但她想要接受黎春风的鼓舞,也愿意在每次出门时都穿上这双登山鞋。
只要黎春风能因此开心一点。
黎春风小心翼翼地给她两只鞋都穿好,把鞋带系得很紧,又稍稍抬起眼来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