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後
一百年时光,足以让最辉煌的传奇沉淀为历史书中的镀金章节,也让最深刻的伤痛化为家族谱系上模糊的注脚。对于曾以查尔斯×普林斯之名撼动整个魔法世界的家族及其缔造的帝国而言,这一个世纪,是平稳传承与持续演进的阶段。
威廉-查尔斯阁下宏大的愿景与铁腕,早已化为“灯塔”与“橡树资本”章程里最核心的基因。这艘巨轮在他晚年时,平稳地移交给了长子——那位性情沉稳丶仿佛天生就是为了“维系”与“运营”而存在的卡莱尔-查尔斯。他没有父亲的激进开拓欲,却拥有无人能及的耐心与细致,是一位完美的守成者与巩固者。在他的时代,“灯塔”的光芒或许不再像初创时那般刺目夺眼,却变得更加稳定丶可靠,成为了魔法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基准坐标。
而如今,权柄已从卡莱尔手中,移交给了新一代的掌舵人——他的侄孙,雄心勃勃丶眼神锐利如鹰的查尔斯四世。这位年轻的领袖,名字中继承了前辈的魄力,血液里沸腾着对未知领域的征服欲。他正试图在“橡树资本”稳健的根系上,催生出更加激进的枝桠,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乃至更遥远的维度。
在生者世界之外,灵魂的旅程早已翻开新的篇章。佐伊-普林斯,那位曾以脆弱身躯承载浩瀚智慧的天才,早已安然渡过了冥河,在灵魂摆渡站与等待她多年的姐姐艾德琳汇合,携手开啓了属于灵魂的丶下一场伟大冒险。
但在人世,她留下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见,甚至愈发辉煌。
“佐伊×Vital工作室”——这个名字早已超脱实体,成为魔法系统工程领域最响亮的金字招牌,代表着系统性的创新与无可挑剔的可靠性。Vital的形象被铭刻在工作室入口的魔法画像里,永远保持着技术宅的兴奋模样,经常和佐伊的虚拟影像为某个算法问题争论不休,成为“灯塔”里最有趣的风景之一。
圣芒戈的“尤兰达-普林斯纪念实验室”,则是学术界的另一座高峰。它延续着对生命魔法与魔药学的极致探索,代表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生物医学以及合成生物学最完美的结合,每年仍有无数顶尖的研究员渴望能进入其中工作。
在霍格沃茨,“魔法系统工程学”早已成为一门成熟且极具声望的硬核学科,提供s证书,是公认最难拿到“优秀”(O)的课程,其恐怖难度令无数优秀学子望而生畏。能在这门课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无一例外都会收到“灯塔”或“佐伊×Vital工作室”的橄榄枝。
年轻的学者们,在霍格沃茨的图书馆禁书区丶在圣芒戈的档案室丶在“灯塔”的故纸堆里,偶尔能幸运地翻捡到一些属于“普林斯教授”的真迹手稿。这些手稿往往潦草不堪,夹杂着复杂的算式丶突然迸发的灵感草图,但其思想的超前性,总能让发现者惊艳甚至震撼——某个刚被超级计算模型验证的定理,可能早已被她用几行优雅公式写在了七八十年前的羊皮纸边缘。
埃尔维斯·维克多,一位七年级的魔法系统工程学尖子生,此刻正坐在魔药教室里,眉头紧锁。他更习惯于“佐伊×Vital工作室”里那种明亮丶整洁丶充满计算设备嗡鸣的环境。而顶尖魔药学中依然存在的“艺术的模糊”和“少许,些微,少顷”的偶然与不确定性,让他这个崇尚绝对逻辑的系统工程师感到格格不入——他知道这些尚未被精密量化的高级药剂中,还存在很多现有系统工程未能攻克的技术高峰,因此,魔药大师属于“人类””的直觉与系统工程学中属于“逻辑”的精准量化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整个世纪,并将继续不断互为补充,互相成就。
距离实操课程开始还有段时间,他在教室後方的材料准备区漫无目的地翻阅。忽然,在一摞布满灰尘的《高级魔药制作》期刊合订本下,摸到一个质地不同的硬壳文件夹。封面是简单的黑色皮革,没有任何标题,只有两个花体字母的烫金缩写:Z。P。&S。S。。
他的心猛地一跳。作为系统工程学的顶尖学生,他对这两个缩写太熟悉了——佐伊·普林斯和西弗勒斯·斯内普。教科书里的传奇,霍格沃茨的学术丰碑。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沓精心裁剪丶整理并装订起来的学术论文,均来自《魔药学术期刊》丶《魔杖学核心》等顶刊,时间跨度接近两年。
仅仅浏览了最上面几篇的标题和摘要,埃尔维斯的眼睛就瞪大了。
《关于月长石粉在非线性魔力场中对缬草根活性萃取率影响的量化模型新探》——佐伊-普林斯
《驳所谓‘量化模型新探’:论直觉经验在高端魔药制备中的不可替代性》——西弗勒斯-斯内普
《回应‘驳论’:论系统性控制变量在魔药可重复性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兼论数据与‘直觉’的权重》——佐伊-普林斯
《再论灵性与精确的平衡:对普林斯教授‘数据核心论’的几点质疑——以月光绒萃取为例》——西弗勒斯-斯内普
《提供‘平衡’的数学定义与测量标准——答斯内普教授》——佐伊-普林普林斯
……
整整十二篇!两位教授就像在顶尖学术期刊上摆开了擂台,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就一个看似细微的魔药制备环节与变量控制,展开了一场持续近两年的激烈论战!
埃尔维斯飞快地翻阅着。普林斯教授的论文充满了复杂的数学推导丶魔力流建模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图表,行文逻辑严密,带着一种冷静的丶近乎傲慢的自信。而斯内普教授的驳论文则引经据典,用词尖刻犀利,充满了对传统大师技艺的捍卫和对“冰冷数据”的质疑,他总能精准地找到佐伊模型中那些过于理想化的假设或是无法量化的变量进行攻击。
这场论战在当时显然引起了整个学术圈的震动,从论文後面附带的大量其他学者的评论和站队就能看出。
但最让埃尔维斯感到头皮发麻丶几乎无法理解的,是每一篇论文後面附带的丶极其详尽的实验数据部分。
在佐伊的论文後面,明确写着:“本实验所有数据均在霍格沃茨地窖魔药实验室B区(普林斯-斯内普共享工作室),使用标准型号2号铜坩埚,在恒温魔法场下完成。”
而在西弗勒斯下一篇驳论文的实验部分,几乎有着一模一样的声明:“本反驳性验证实验,与上一论文实验于同一时间丶同一实验室(霍格沃茨地窖B区)丶使用相邻工作台及相同基础设备完成。”
他们俩!就在同一个实验室里!背靠着背!一个用系统模型和数学公式推导最优解,一个用传统经验和大师直觉寻找反例和极端情况!同时进行着实验,然後将截然相反结论的论文,投往同一家期刊,打一场隔空(却又是同一屋檐下)的学术战争!
埃尔维斯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那样一幅画面:阴冷的地窖里,两个同样才华横溢丶同样固执己见的天才,沉默地占据着实验室的两端。空气中弥漫着魔药蒸汽和无声的激烈竞争。一个人刚刚记录下一组完美的数据,嘴角可能刚露出一丝胜利的微笑,另一个人就可能发出一声清晰的丶充满嘲讽的冷哼,然後将一管刚刚熬制出的丶属性截然不同的药剂“砰”地一声放在架子上,作为无声的反击……
“梅林的胡子啊……”埃尔维斯忍不住低声惊呼,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窜上来,“这…这简直难以想象他们之间的氛围!”
那得是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那得是多麽极端又高效的工作关系?是势同水火的死对头?还是某种……外人根本无法理解的丶极致扭曲却又极致默契的学术搭档?
他终于明白,为什麽後世关于这两位教授的关系会有那麽多经久不衰的猜测和传说。这种在学术上针锋相对丶却又在物理空间上紧密合作的模式,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畴。
这比任何史诗般的冒险故事都更让他感到震撼。这是独属于学者们的丶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的战场。
而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真理才越辩越明,魔药学与系统工程的融合才得以真正奠定基础。
埃尔维斯小心翼翼地将文件夹合上,仿佛那是什麽易碎的圣物。他再看向魔药教室里的坩埚和材料时,眼神已经完全不同。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曾经见证过何等惊人的智力交锋啊。
那一整天,埃尔维斯都觉得,地窖的空气中,似乎依然残留着一百年前那场学术论战的硝烟味,冰冷,刺鼻,却又让人无比兴奋与向往。
而在霍格沃茨的温室深处,以及“灯塔”附属的魔法植物学研究院里,一群参加高级植物学研修班的学生,在斯普劳特教授的曾孙——一位同样热爱肥土与植物的教授——的带领下,正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批刚刚从古老储藏柜中发现的丶极具历史价值的魔法植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