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标本被保存得异常完好,每一份下面都附带着详尽的标签,采集人一栏清晰地写着:Z。P。&S。S。
“梅林啊……这麽多?”一个拉文克劳的女生惊叹道,手指不敢真正触碰那些即便过了百年依然色泽鲜亮丶魔力微光流转的叶片和花瓣。从常见的月光草到极其稀有的丶近乎绝迹的幽灵兰,种类繁多得令人咋舌。
但真正让他们感到头皮发麻,继而涌起无限敬畏与兴奋的,是每一份标本附带的丶厚厚一叠的实验记录与观察批注。
最初的字迹清晰而流畅,属于佐伊-普林斯,充满了系统性的观察条目:魔力波动频谱记录丶组织切片魔力传导率测试数据丶在不同季节与月相下的生长速率变化曲线……完全是工程学的量化思维在生物学上的极致应用。
紧接着,会出现另一种锋利丶紧凑丶墨色往往更深的字迹——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他的批注尖锐而直接:
「样本#7A-3:普林斯教授忽略了该变种在黑暗环境下分泌的黏液其酸碱性会逆转的特性,此特性对其在魔药中作为催化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结论存疑。取样时间点未能覆盖其魔力潮汐峰值,建议重测。」
「附:本人于满月夜测得的额外数据见附录三。」
然後,佐伊的字迹又会出现,有时会接受意见:「采纳。数据已补充,模型修正见新附表。」有时则会激烈反驳:「异议。斯内普教授所称的‘峰值’乃局部现象,不足以推翻整体统计显着性。论据如下:…」
最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批注和附录的墨水颜色丶笔迹的细微变化显示,它们并非一蹴而就。有些争论持续了数页羊皮纸,时间跨度甚至长达十几年!同一份标本,可能在十年後又被重新拿出来检测,添加新的发现,或者用更先进的技术验证旧的猜想。
“这……这简直是一部学术对话史……”一个赫奇帕奇的学生喃喃道,小心翼翼地翻动着那些脆弱的纸页,仿佛在触摸时间的脉搏。
“等等!”那个拉文克劳的女生突然想到了什麽,激动地几乎跳起来,她飞快地掏出自己的魔法平板,“教授!您看!这些批注里提到的争议点丶补充的数据……它们……它们是不是……”
她迅速登录了霍格沃茨和“灯塔”共享的学术资源库,点开了那个所有魔法植物学学生都知道的丶最权威的在线数据库——“普林斯魔法植物学全球资源协同平台”。
她输入了几个标本的编号和争议的关键词。
平台调出了对应的数据条目。而令所有围拢过来的学生感到窒息的是,平台上记录的数据演变史,竟然和他们手中百年羊皮纸上的手写批注完全对应!
佐伊教授最初的基础模型丶斯内普教授提出的质疑和补充数据丶後续十几年里不同学者们基于这个平台不断进行的验证丶修正丶甚至是推翻……所有的一切,都被这个她一手建立的系统清晰地记录丶归档丶并关联着!
这个平台不是静态的档案库,而是一个活着的丶不断生长的知识体!百年前始于地窖里的那场学术争执所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庇荫全球魔法植物学界的参天大树。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学者都仍在通过这个平台,上传新的发现,验证前人的理论,或者发起新的讨论。
他们手中的这些陈旧标本和发黄的纸页,并非历史的尘埃,而是这棵知识巨树依然活跃的根须!
这一刻,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一种远比发现八卦更为深沉丶更为澎湃的情感攫住了他们。那不是对绯闻的好奇,而是对知识本身如此庄严丶如此绵延不绝的传承所産生的,最纯粹的崇敬。
霍格沃茨地窖的学术硝烟与温室标本室里跨越百年的对话,最终都汇入了同一条奔涌不息的智慧长河。佐伊·普林斯与西弗勒斯-斯内普那“背靠背”的竞争与合作,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或一时之争,化作了一种更深沉的学术范式——一种对真理极致追求丶永不满足丶永不容忍丝毫含混的苛刻标准。
这种精神,并未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散,反而如同最珍贵的魔法孢子,借助他们留下的庞大系统与平台,飘散至全世界,在每一处有志于探索魔法本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灯塔”的最深处,新一代的“Vital们”正围绕着一个全息投影激烈争论,投影上复杂流动的,正是佐伊当年未能完全优化的一个多维魔力场模型。他们调出的,不仅是佐伊原始的设计手稿,还有斯内普当年在页边空白处写下的丶关于能量逸散问题的尖锐质疑,以及过去百年间数十位杰出工程师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交的丶层层叠叠的改进方案。
“看这里,普林斯教授最初的假设忽略了基底材料的魔法惰性波动……”
“但斯内普教授的批注指出的方向,其实可以用我们现在的新型谐振符文来补偿……”
“等等,结合三年前东亚分部发表的关于稳态水晶的最新论文,我们或许可以……”
他们争论着,修改着,实验着。他们脚下的实验室,正是百年前那间地窖的魔法等价物,只是规模扩大了十倍,设备先进了百倍。但驱动他们的,依旧是同一种不甘与好奇:“这里不对,还能更好。”
在圣芒戈,“尤兰达工作室”的年轻研究员们,正尝试用一种革命性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再生魔药。他们的研究基础,正是尤兰达-普林斯当年关于狼毒药剂的原始论文,以及佐伊後来用系统工程学方法为其建立的丶极其复杂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他们不断上传新的实验数据,与全球的同行共享,每一次失败和微小的成功,都在滋养和修正着那个古老的模型,让它愈发精准,愈发强大。
而在霍格沃茨,魔法系统工程学的s班上,教授正在布置最新的学期项目。
“同学们,你们今年的课题是:基于‘普林斯-斯内普’魔法植物数据库第7版,选取一种具有争议性魔法特性的植物,设计一套实验方案,去验证或推翻百年前由普林斯教授或斯内普教授提出的任何一个猜想。”
学生们顿时一片哀嚎,随即又转化为一种兴奋的躁动。这任务难如登天,却又光荣无比。这意味着,他们将被允许直接触摸并尝试推动那部宏大的丶仍在书写的学术巨着的一个小小边角。
其中一个学生,正是之前发现了那沓论文集的埃尔维斯。他没有抱怨,眼中反而闪烁着与百年前先辈无异的丶发现挑战时的锐利光芒。他已经想到,需要借用“灯塔”的情感魔力分析技术来量化所谓“情绪”,他需要撰写代码,运行模拟……他甚至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巨大的荣幸和责任。他,以及其他无数像他一样的研究者,都成为了这部永恒传奇的续写者。
研究室里的传奇必将永远继续。学术拓荒的故事,从未真正结束。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着更远的未知,用新的工具丶新的思想,去解答旧的疑问,并提出新的问题。
佐伊-普林斯的名字,以及与她交织在一起的所有名字——斯内普丶Vital丶尤兰达丶查尔斯……他们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而是化为了这座永恒探索圣殿中的一根根支柱丶一盏盏明灯。他们的争论丶他们的合作丶他们的手稿丶甚至他们的“错误”,都成了後人最宝贵的地图与路标。
这或许就是知识与智慧传承最壮丽的模样:它不是冰冷的石碑,而是永不熄灭的火焰,由前人点燃,并由後人接过,添加新的燃料,让其燃烧得更加炽烈,永远照亮人类(以及巫师)探索未知的漫漫长路。
历史的真相在时光中慢慢褪色,变成了带着玫瑰色滤镜的传说与供人遐想的谜题。曾经的波澜壮阔,都已化为教科书上的文字丶实验室墙上的名字丶以及茶馀饭後带着敬意的谈资。
这或许,就是一种永恒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