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相遇猝不及防
槐城的初秋总带着槐树的清苦香气,啓承律所大楼前的银杏叶刚染上浅黄,玻璃幕墙反射着晨光,把“啓承”两个烫金大字照得格外耀眼。我站在一楼大厅,指尖反复抚平西装外套的褶皱——这套深灰色西装是特意为面试准备的,衬得身姿挺拔,却掩不住掌心的薄汗。四年了,从临江的社区律所到槐城顶尖的啓承律所,我终于有勇气站在行业的高地,可当电梯数字跳到18楼时,心脏还是忍不住加速跳动。
HR领着我穿过开放式办公区,同事们专注工作的身影丶此起彼伏的键盘声丶墙上挂着的“年度顶尖律所”奖牌,都在无声地彰显着这家律所的实力。走进会议室时,长条会议桌旁已坐了三位面试官,我深吸一口气,递上精心准备的简历,微笑着做自我介绍:“各位老师好,我是陈竹妍,毕业于槐城政法大学,有四年法律咨询及诉讼实务经验,擅长劳动纠纷与民事调解……”
介绍间隙,我馀光扫过桌角的面试流程表,HR突然补充道:“今天的终面会有我们律所的高级合夥人参与,他刚结束一个跨洋会议,马上就到。”我的话音顿了顿,指尖下意识捏住简历边缘,只听HR继续说:“这位合夥人是业内知名的青年法律学者,尤其在知识産权领域成就突出,他叫——马嘉祺。”
“马嘉祺”这三个字像惊雷,在我耳边轰然炸响。手里的简历瞬间被攥出深深的褶皱,纸张边缘硌得掌心发疼,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咚咚”地撞着胸腔,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怎麽会是他?那个高中时给我写“你超厉害的”便签的少年,那个在槐城陪我熬过职场低谷的人,那个被我凌晨三点不辞而别的爱人,如今竟成了啓承律所的高级合夥人,成了决定我能否入职的面试官。
四年里,我无数次想象过重逢的场景——或许是在槐城的老槐树下,或许是在那家熟悉的便利店,或许是在我们曾住过的出租屋楼下,我会笑着告诉他“我做到了”,会把那张泛黄的便签纸递给他,会认真说一句“对不起”。可我从未想过,重逢会是在这样正式的场合,我是渴望入职的面试者,他是掌握话语权的高级合夥人,身份的落差像一道无形的墙,让我瞬间慌了神。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脚步声由远及近。我僵硬地坐在椅子上,不敢擡头,直到那道熟悉的声音响起,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抱歉,刚结束会议,来晚了。”我慢慢擡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四年未见,他褪去了少年的青涩,穿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领口系着规整的领带,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後的目光依旧温和,却多了几分职场精英的沉稳。他的目光扫过会议桌,在我身上停顿了两秒,没有惊讶,没有波澜,仿佛只是在看一个普通的面试者,可我却从他微微蹙起的眉峰里,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
HR连忙介绍:“马合夥人,这位是面试者陈竹妍,在临江有四年实务经验,简历您看一下。”马嘉祺接过我攥皱的简历,指尖碰到纸张时,我像触电般收回手。他低头翻看简历,目光落在“教育背景——槐城政法大学”“工作经历——临江XX律所”时,指尖轻轻顿了顿,却什麽也没说,只是擡头看向我,语气平静:“陈律师,聊聊你在临江处理过的最复杂的劳动纠纷案例吧,重点说说你的调解思路。”
我攥了攥手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此刻的我,是陈律师,不是四年前那个狼狈逃离的女孩。我深吸一口气,条理清晰地阐述案例细节:“那是一起涉及竞业限制的劳动纠纷,员工离职後被原公司起诉……我的调解思路是先梳理双方核心诉求,再结合《劳动合同法》第23条……”说话间,我刻意避开他的目光,却能感受到他的视线始终落在我身上,像一束温和的光,既带着面试官的审视,又藏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案例阐述结束後,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马嘉祺放下简历,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缓缓开口:“陈律师的实务经验很扎实,调解思路也很清晰,尤其在平衡双方利益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着我,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最後一个问题,你为什麽选择离开临江,回到槐城,加入啓承律所?”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压抑四年的心事。我看着他的眼睛,声音微微发颤,却无比坚定:“因为槐城是我的母校所在地,有我熟悉的法学资源;更因为,我想回到这座曾让我成长也让我遗憾的城市,完成四年前未完成的事——无论是职业上的突破,还是人生里的遗憾。”我没有明说“遗憾”是什麽,可我知道,他一定懂。
马嘉祺的眼神动了动,嘴角似乎扬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却很快恢复平静,对HR说:“面试结束,後续录用通知由HR跟进。”说完,他站起身,朝我微微颔首,转身走出会议室。看着他的背影,我攥着简历的手慢慢松开,掌心已布满汗渍,简历上的褶皱像一道无法磨灭的印记,记录着这场猝不及防的重逢,也预示着,那些被我搁置四年的故事,终于要迎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