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 > 第343章 大白一(第1页)

第343章 大白一(第1页)

第343章大白(一)

秋凉时节,宜踏青寻景,宜月下相会,也宜开刀问斩。

为了赶在秋决之期前把王肃送走,大理寺和刑部忙了个人仰马翻丶

而作为三法司之一的都察院,却难得清闲。

个中缘由很是简单。

一来,都察院与乐无涯的冤案息息相关,数年前的文件皆被封存,押运到别处,供人查验,他们理应避嫌。

二来……

他们总不好让一个和乐无涯如此相像的人,去查乐无涯本人吧?

乐无涯闲得给项知节做风筝的时候,大理寺与刑部灯火通明,大小官员们彻夜不眠,沙沙的翻阅卷宗的声音此起彼伏,与窗外秋风扫动落叶的梭梭声彼此应和,自成一曲。

丹绥的案子倒不算难审。

周文焕拼着一条命,死咬王肃,再加上有个打着王肃旗号的人,顶着皇命和都察院的双重名头,自从周文昌离京後,就连续多年唆使周家兄弟在丹绥建立关系网,传递情报,检举旁人。

而身在上京的王肃,又格外关注早就从都察院离职的周文昌。

若说与周文焕通信的不是王肃,而是旁人冒名顶替,傻子都不信。

可此事到底不至于能弄死王肃。

真正能叫他万劫不复的,是乐无涯的旧案。

然而,要将八十二条大罪一条条追溯过去,实在不是易事。

况且,皇上先前发动朝臣检举揭发,的确是一着妙棋。

不少朝臣或是与乐无涯有仇,趁着这大好时机刻意栽赃;有的则是随波逐流,只好拿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来说,有的则是有凭有据。

他们当然发自内心地不希望乐无涯能翻案。

皇上虽说是在这风口浪尖上嘉赏了乐珏,似有宽宥乐家之意,但这些朝中官员,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阻力。

就连不擅官场之道的庾秀群,都察觉到情势有些不对劲。

他素来醉心公务,不结党丶不附势,旁人无从下手,便转而选择接近他的身边人。

近来,庾夫人受邀参加的後院茶会渐多。

倒也没有人贿赂她,只是总有人摆出一副好心肠的模样,在她耳边絮叨,说近来刑部有件案子甚是难查,盘根错节,若是不小心得罪了什麽人,以後想在上京过平稳日子,怕是难了。

庾夫人听得心惊肉跳。

她的确胆小。对方描述的前景,叫她十分害怕。

但她并不是傻瓜。

听到这样的挑拨话语,她第二日就请了郎中,声称自己在饮宴时染了风寒,需得卧病休息,果断切断了与外界的往来,并拉着丈夫进行了一次深谈。

庾秀群得知此事,默然良久。

至于张远业,看得则更加清楚明白一些:

皇上又在玩弄权术,借着这个时机,看朝臣们如何站队了。

要是站得不遂他的意,他会一个个记住,然後秋後算账的。

而乐无涯本人,对翻案一事显然不大热衷,不知道是有意规避,还是事不关己丶高高挂起,张远业也不好拿这事去问他,只得暗叹:

暂时不知道怎麽答题,那翻卷子的声音先响亮一点吧。

没想到,提出破局之策的,竟是一位从翰林院借调来协理处事的官员。

现任大理寺少卿向张远业呈报了这个办法:“……不如放出风声,不提翻案,只称重审。凡有疑点,疑罪从无,全部不予采信,往王肃头上推卸责任丶说他罗织构陷即可。我们只全力追查乐无涯实实在在犯下的那些罪行。”

“只要证明乐无涯的死不算冤枉,大罪叫王肃去背,既全了圣上颜面,也保了百官体面,事後也不会记恨咱们。您说这样如何?”

张远业眼前一亮:“谁的主意?”

“明相照。”

张远业这段时日快忙晕了,顺口问道:“哪个明相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