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少卿笑道:“堂尊真是忙糊涂了?还能是哪个明相照?皇上钦点的今科状元啊。”
“他怎麽来咱们这儿了?”
话音刚落,张远业拍了一下被各类案卷塞满丶昏昏沉沉的脑袋:
真是昏了头了!
乐无涯一案,事涉多年前的旧档,还有呈报给皇上的奏折。
这些机密文件,均由翰林院保管留档。
他们派人前来督查协办,理所应当。
张远业由衷想道:还是刚科考过的脑子好使!
既然是明相照提出的法子,那区分哪件案子是真丶哪件案子是假这件最棘手的差事,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张远业本打算从旁协助,没想到那明相照如有神助,不出两日,便将分拣妥当的案卷呈了上来。
张远业翻了两下,便发现当年乐无涯格杀柳姓纨绔的案件,赫然在真案之列。
他微微蹙起了眉。
这件案子,在刑部与大理寺的内部争议极大。
就连亲自检举此事的张远业自己都犯嘀咕。
此案是乐无涯亲口认下的,所以当年无人细究。
但现下,王肃既然锒铛入狱,那即便是乐无涯“亲口承认”的案子,也得推翻重审。
衆人普遍的疑惑是,大人这日子过得好好的,跑去杀一个流放中的囚犯做什麽?
于是,大家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在了张远业身上。
张远业当初提出的证据是,乐无涯审结此案後,假称休沐,人却连夜出城,一夜未归,次日方归。
从时间和路程推算,恰好够他杀了柳纨绔,再返回上京。
而柳纨绔,又正好死于乐无涯最擅长的弓箭。
加上乐无涯的口供,此案还算有点道理。
可若乐无涯的口供不能当真,此案便颇有栽赃陷害之嫌了。
就连张远业自己都有些怀疑,当初是不是乐大人为了把他摘出来,刻意给了自己一个虚假的线索,把这件案子揽到自己头上?
张远业发问:“为什麽把这件案子列入真案?”
披着明相照壳子的闻人约瓤儿想,因为有人给我透题。
当初,他考上举人,身赴桐州时,曾数着那八十二条大罪,一条条同乐无涯对过账。
那天,乐无涯心情不错。
他一边给二丫投喂肉骨头,一边对闻人约将背後实情和盘托出。
但闻人约总不能说是正主亲口跟自己说的。
于是,他给出了他的理由:“因为我查阅了靳东来的案卷,据他所说,为了平息此案,他给乐无涯送了五百两银子。但这五百两白银,并没有出现在乐无涯抄没的家産中。”
“乐无涯收受贿赂,所有赃款皆登记在册,分文未动。可只有这笔钱不见了。”
“而我查到,宋氏女的父母在女儿被杀的案子了结後,离开上京,回了老家。”
“他们开了个成衣铺,店名用的正是女儿的名字。”
“但他们本不该有这笔开店的钱。”
张远业大致明白了过来,胸中的热血隐隐涌动起来:“可动机呢?”
闻人约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杀人偿命啊。”
张远业脑中轰隆地响了一声。
他满脑子想的,是“何必”,是“不至于”,是“这件事关大人什麽事”。
“杀人偿命”这个最朴素的道理,竟被他押後放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