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2章 影評之死

“哈哈哈!”

因為葉惟這篇《是時候評測影評人們了》,麗茲連番的樂笑,真可惜沒能參與,這可是歷史性的時刻啊!看著普格、霍尼克特等這些之前罵他的人都在上演現形記,感覺真爽,為好朋友驕傲嘛。

真想看到他們的表情!會不會很尷尬?還有什麼?最挑剔影評人獎?

最挑剔影評人的評選取決於眾人平均評分排行榜的最低者,一部電影想得到他們的好評是最困難的。

獲獎者沒有讓媒體大眾意外,有著“全美脾氣最壞的影評人”之稱的《華爾街日報》的喬-摩根斯頓,比同行低了11%,這位74歲的老頭歷盡了影評界的滄桑變化,是現存不多的老資歷。

【我們才知道喬也已經獲得普利策獎了!繼羅傑-艾伯特和史蒂芬-亨特後的第三位,就在去年,恭喜恭喜。喬並沒有被我們豁免,因為我們也現了他另一秘密。喬是那個最暴脾氣的老頭鄰居,如果他有兩張嘴巴,他一整天都會在互罵中度過。他給公認的經典差評實在太多,評說《殺死比爾》“虐待演員和觀眾”那都不是事,但他也是《警犬追殺令》在metacritic唯一的好評影評人(7o分)“我為它的滑稽感到高興”,等等…歐文打了它o分“點綴著奇怪的丟臉感覺”。這其實真是一個極好的廣告“《警犬追殺令》!它能讓最狂熱的影評人嘔吐,讓最挑剔的影評人喝彩!”回頭我就要看看這部電影。】

亞軍是《紐約客》的安東尼-萊恩,他還沒有評過ss,自然就缺乏話題,人們的目光已經被季軍牢牢吸引住了,《紐約郵報》的席影評人盧-拉姆尼克!最挑剔的獎項被紐約幫所包攬,東海岸的風格如此,但拉姆尼克和VIy的恩怨才是焦點。

【我的朋友盧很親切和善,而這個盧是曾經在電影節和其他影評人爭座位幾乎打架的人,一直都覺得喬蒙受了很多冤屈。也許紐約影評人特別喜歡狗狗電影,盧以高於平均4o分的75分稱讚《1o2斑點狗》“這是那種脫了評論的電影。”但當了全世界唯一好評者(75分)的《小丑殺手》是怎麼回事,“先這部黑色喜劇有一個男性強姦的場景,那比《激流四勇士》裡的那個似乎溫柔得多了。”無論你怎麼想,我只是有個真誠建議,約會的時候千萬別去看電影。】

葉惟對拉姆尼克的點評笑抽了很多人,可那就是拉姆尼克的評語,這能怪誰呢。

最挑剔之後是最中立,排行榜上與同行差值最不高不低的那些人。冠軍是《芝加哥讀者》的J.R.瓊斯,亞軍是《沙龍》的斯蒂芬妮-扎克拉克,季軍是《舊金山紀事報》的邁克-拉薩爾。他們的差值都不足1%,基本上每次的評分都是主流影評界的綜合意見。

【瓊斯的59分和取樣電影的平均得分幾乎一樣,你可以稱他為“影評界的瑞士”,如果非要從5o位影評人中選出一位來評估一部電影,他將是最穩定、最可信的那個。他就像媽媽織的毛衣,不寬大也不挑剔,不花哨也不醜陋,實用。他還像《十二怒漢》裡面的亨利-方達,當大家吵得面紅耳赤時,不妨聽聽他怎麼說。】

文章中沒有如何打趣這些中立影評人,緊接著公佈了羅傑-艾伯特的評測,非常驚人的結果!

艾伯特竟然比同行們高了11.5%,能排在最傻瓜影評人第四位。文中試圖作出分析,這和艾伯特的風格有關,他喜歡對好電影打高分,對壞電影打低分遠比其他人少,而且一些影評界爛片他則認為是高分好電影。

【天啊!羅傑,你怎麼會排在這裡?這讓我們的工作成果簡直全部毀了,羅傑是世界上最好的影評人之一。資料顯示羅傑並不是最刻薄的嘴巴,相反他待人寬厚,還要極有主見……(歐文他的主見是主見,我的主見就是犯傻?小子你給我說清楚!)好了好了,我們這個評測真的僅供參考,資料能說一些話,但還說不了全部。每部電影和每篇影評都要做具體的每次評估才能知道好壞。你知道有什麼是科學搞不定的嗎?對的,女人和電影。】

啊?麗茲看到最後怔了怔,噢!有點兒失落。不過想想的確是這樣,比如ss現在和《1o2斑點狗》的新鮮度差不多,那麼如果艾伯特打了ss高分,他和拉姆尼克在資料上是做了同樣的事情,實際上並不一樣。

太多新聞話題了!已經足夠讓媒體們興奮,第一次有電影人以這種方式炮轟影評界,葉惟還在文章附錄放出統計資料檔案,任何人想要詳細瞭解都能免費下載,以他的身份敢這麼做,就不會做假。

影迷粉絲們真高興,VIy說了就是新奇幽默,就算這玩意僅供參考,卻絕對狠狠的耍了影評界一把!不知道J.R.瓊斯等那些最中立影評人的評價是什麼?

葉惟似乎是為了避嫌而沒有提及,但很快就有影迷整理傳播這些獲獎影評人們的態度,萊恩、扎克拉克都還未作評,邁克-拉薩爾打了B-的差評……

一些影評人好像打定主意要無視ss或者看定了形勢再評,不願意參與進來,其實影迷都知道是由於ss敏感的宗教基調。而最傻、最平庸、最挑剔和最中立四位冠軍,格雷伯曼打了a,理查德-科利斯還未作評,摩根斯頓和瓊斯都打了好評!

“很難不喜歡它的感動。”——34,喬-摩根斯頓

“因為導演葉惟成熟的揮、故事真實的勇氣、無可挑剔的對話,這部可信的、疼痛和樂觀的電影將永遠留在記憶中。”——3.54,J.R.瓊斯

能讓冠軍們全都亂了陣腳,這樣的ss已經必定是觀眾擁護、影評爭議的電影,就看會到哪樣的爭議程度了。

……

16號星期一如期到來,一個個新事態讓這場口水戰進入到白熱化,被全球娛樂媒體所報道。

ss延續了天的強勢表現拿下北美週末票房冠軍。《是時候評測影評人們了》引影迷圈的網路熱議,metacritic網言人表示早一步已和葉惟團隊合作,網站將會完善這些評論家資料統計系統,像“平均評分(average-revie-score)”,與同行均分的對比,又像評論分組,所有評論中有多少比同行更高,多少一樣,多少更低,讓他們的風格和最新排名隨時可以查到。

在療養中的羅傑-艾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和他的影評官網表了ss的影評,以兩隻大拇指做出了評分★★★★

艾伯特參加過無數次口水戰,而這次他決心支援ss,四星滿分影評,字裡行間流露著他的心情。

【《靈魂衝浪人》基於貝瑟尼-漢密爾頓的真實故事,一個現年16歲的少女在三年前遇到鯊魚襲擊而失去幾乎整條左手臂。一個月後,她回到了衝浪板上,現在她已經贏下錦標賽冠軍,剛剛成為專業衝浪者。所有這些都是了不起的事實。

這是部沒有問題的電影,儘管它有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設定。

貝瑟尼(艾瑪-羅伯茨)有一個和樂融融的專業衝浪運動員家庭,和一隻又大又友善的狗,她有交心的好朋友,衝浪的天賦,生活於就在海灘邊的地方。她是個忠堅虔誠的基督徒,還從她的精神領袖們那裡得到了極大的支援,她是個有著強烈的競爭精神的永不言敗的樂觀主義者。這女孩幾乎就活在夢幻中。

但影片裡還有著更多。一個13歲的女孩失去一條手臂能繼續微笑嗎?不能,能也是裝著沒事。製片人、編劇和導演葉惟向觀眾展示了完整的貝瑟尼,那些靈魂的黑夜,悲傷和憤怒的時刻,虛無主義的誘惑,絕望的引誘,以及被憎恨的心摧毀。

葉惟講故事的策略並沒有控制貝瑟尼而不讓她意識到這些痛苦,這部電影一次次讓她直面自己故事的悲慘,像惡魔般不斷引誘她懷疑她的宗教信仰,覺得一切糟糕透頂,她不可能完成一些鼓舞人心的事情,她是個悲劇。

正基於這種策略,《靈魂衝浪人》有很多特別令人信服的場景和臺詞。故事生後,貝瑟尼在醫院醒來就問她的青少年導師為什麼上天要這樣對待她?她回家後獨自躲在衛生間哭泣。她裝上無用的假肢後拒絕再使用它,並怒說自己什麼都沒得到。她怒吼一直支援她的家人和摯友。她對她的狗吐露心聲。

還有很多,最讓我動容的時刻是貝瑟尼半夜惡夢醒來後哭著哀求上帝顯靈,給她堅持勇氣和信仰的理由。這是在電影史中都少有的如此有力的時刻,把崩潰的樂天派的憂鬱、懷疑、在命運面前的卑微表現得淋漓盡致。對正在抗癌的我來說,我明白當中的黑暗,從那裡開始我就有點止不住我的眼淚。

貝瑟尼完全有放棄的理由,她和她的家庭也一度放棄了,但她最終繼續頑強。即使電影對她的康復過程稍顯敷衍,什麼都沒有消失,真真實實的全在其中,這讓我能毫不保留地為她的信念和精神喝彩,為她的痛苦而痛心,給她的決心充分的信任,認同她是一個偉大的運動員,這個13歲的女孩。

這部電影始終沒有沉溺悲痛,它有很多細節讓我歡笑,特別是貝瑟尼一家那件《創造亞當》改圖版T恤,我不知道你的感覺,但我真的是拍掌大笑。這個細節也讓那些用樂觀掩蓋壓抑的家人那麼真實,你能實質般感受到他們的心情,他們如何互相支援,如何把悲傷轉化為溫暖和愛,真是不可思議。

葉惟對細節的處理事實上非常周到,他清楚電影必須要告訴觀眾什麼,例如貝瑟尼的醫療資訊,一個月後就回歸大海對傷口有什麼風險,在醫生給她建議和她父母的談話中,我們得以瞭解她的康復是個困難和複雜的過程。而電影透過蒙太奇手法快表達了這個過程,對一部分觀眾也許感覺有什麼缺失,但如果你留意場景的細節,她是不容易的。有幾個場景的貝瑟尼甚至有明顯的失眠黑眼圈,那正是她靈魂掙扎的時刻。

艾瑪-羅伯茨是個討喜的、讓人信服的女主角,相比她在她今年的另一部電影《美人魚》中演的另一個13歲女孩,她就像被葉惟施放了什麼奇幻魔法。演貝瑟尼父母的科林-費斯和海倫-亨特都有出色的演繹,雖然除了支援女兒,劇本的確沒有給他們太多的選擇,但他們抓住每個機會表現他們的複雜並在一次爭吵中爆。

哦,我怎麼會忘記莎拉導師(梅麗莎-麥卡西),了不起的表演,了不起的人物,她是這部電影非常有效的緩衝帶。貝瑟尼的摯友阿蘭娜(謝琳-伍德蕾)忠實地揮作用,另一位年輕女演員特麗莎-梅諾爾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衝浪手角色戲份不多,貝瑟尼的競爭對手,不是那種惡毒的金女郎,這電影沒有一個惡棍。

《靈魂衝浪人》告訴我,葉惟保持了水準,這個18歲的電影天才是個年少輕狂的問題人物,但他真的很會拍電影。

這是不是一部有益的勵志影片?毫無疑問它是,不只是。】

……

也是在這天早上,隨著新一天的《洛杉磯時報》售和官網更新,整個週末被葉惟熱炒的《影評之死》終於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