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憐君胯下少風情

憐君胯下少風情——細數歷史上那些賢良名宦

延續以往的風格,本篇又將是話題滿滿的一章。

有個長著老虎腦袋的朋友問我“你在文中寫劉兆璘在附身轉世後一直對女色念念不忘,以至於回回一上身就要爭分奪秒得往煙巷柳肆裡竄,這不太對頭吧?

要知道他的前世可是嘉靖皇帝掌管丹房的近侍,一個太監,胯下又沒那話兒,為啥會對女色如此執迷不悟呢?”

而我回答他,為了讓自己能早日從喪失男性最基本尊嚴的陰影中走出來,歷史上很多太監都會刻意培養自己在其它方面的興趣愛好,好轉移注意力。

因此自古宦官這一行就人才輩出。不過也有一些太監為了能嘗一嘗家庭生活的溫暖,而和某個熟悉的宮女私下約好。

等兩人上了年紀被放出宮後,就尋一處僻靜宅子,結成意義上夫妻,彼此維持一段柏拉圖式的無性婚姻。

當時稱之為‘對食’。

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廝對歷史上宦官階層當中都出了哪些賢良人物一概不感興趣,只好奇什麼是‘對食’,非讓我就此寫個番外不可。

這廝還知道廉恥二字為何物否?

今遭偏不叫其如願,定要先從賢良們講起不可!

第一位登場的就是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的高力士。

把你們手裡的磚頭放下,我沒有胡寫,高力士他的確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賢宦’,這是有史籍為證的。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其幼年入宮,由大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這人最大的功勞,就是協助唐玄宗李隆基先後平定韋皇后、太平公主之亂(這是2波),使朝廷快恢復正常,為之後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

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李顯懦弱無能,於是朝政大權慢慢落到了其妻韋皇后與女兒安樂公主之手。

景龍四年71o年,中宗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聯手鴆殺。

謀殺親夫親爹,還是一個對自己權位毫無威脅的懦弱之人,你說這倆毒婦得多不是東西?

正是在景龍四年七月,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為了剪除韋后一黨而動政變。

在這場政變當中,高力士利用手中權力主動開啟禁中宮門,並說服策反了大部分拱衛宮城的羽林軍。

這使得李隆基一行得以順利誅殺韋后一黨。

後來韋后隻身逃入飛騎營反被軍將當場斬,其女安樂公主、同黨女史上官婉兒等相繼伏誅。

韋后之亂由此徹底被平定。

然而與李隆基一起動政變的太平公主其實並不想讓精明強幹的李隆基繼位。

太平公主想換一個更容易被控制的傀儡當皇帝,最終由自己垂簾聽政。

於是,曾經屠龍的勇士終究變成了惡龍。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一黨秘密在李隆基的食物中下毒,欲在宮廷宴會上行鴆殺之故事。

此舉被內侍總管高力士識破並提前秘密通知李隆基,於是李隆基稱病在家,沒有前去赴宴。

於是李隆基一黨秘密召集兵馬,於三日後動‘先天政變’,徹底剿滅太平公主一黨。

之後李隆基賜死了自己姑姑全家,登基繼位為開創盛唐的唐玄宗。

行了,書袋不再吊了,咱們重點說下高力士。

據《全唐書》記載,李隆基即位後,高力士因平亂有功,破格授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文散官),任內侍省同正員(太監總管)。

開元初年,高力士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御林軍副總管)。

高力士此人做事謹小慎微,當時李隆基這樣評價‘力士當上,我寢則穩’……沒他,我睡不著覺。

著名書法家張少悌也盛讚高力士武后故,韋氏窺大寶,已成禍梯。

公實勇進,提劍而起。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

自是之後,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決事。

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閒言,遠無橫議。

在安史之亂中,忠心耿耿的高力士一路護送李隆基西遷成都,待亂平後又與李隆基一同返回長安。

如此忠心的內宦,就連其晚節也是可圈可點。

寶應元年762年三月,為小人李輔國設計陷害而遭李隆基流放黔中(今貴州省)的高力士遇大赦迴歸長安。

然而等其走到郎州(今遵義市),碰到京城來人,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