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0章 無標題章

第3次中耕時進行,以氮磷肥為主。每667平方米磷酸二銨5公斤,尿素1o公斤,混合均勻後施入土壤。透過開溝培土,保證次生根生長育,防止倒伏,減少子葉節以下基部分枝。

5、灌水

採用溝灌方式,減少每次灌水量的方法可有效防止倒伏。推遲灌頭水時間,能有效地控制食葵株高。一般株高1.5米的品種,灌頭水時應在花蕾直徑4—125px時進行,二水在初花期,三水在灌漿期。株高2米左右的品種,灌頭水時間在開花前4—5天進行(旱情嚴重,灌水提前),二水在頭水後6—7天,三水在灌漿期。

6、授粉

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用“對花盤”、“粉撲子”、“棉線手套”等方式進行花盤間相互傳粉,或收集父本花粉用小刷子輕輕塗抹在母本的柱頭上。授粉在盛花期進行3—4次。

7、防旱抗旱

根據向日葵的需水規律和耐旱性,一般在播種到出苗階段要掌握頂凌播種或搶墒旱播、播前浸種等都有良好的防旱抗旱作用。從出功垤現蕾階段,這時幼苗地上部分生長較慢,根系生長很快,可不澆水,實行蹲苗。從現蕾到開花階段,此時需水量佔其一生總需量的43%,是關鍵時期。據試驗,在現蕾期澆水一次的畝產15o.5千克,現蕾和開花期澆水2次的畝產18o.6千克,現蕾開花灌漿期澆水3次的畝產2o5.6千克。沒澆水的畝產只有65千克。

在灌溉方法上主要分播前的貯(蓄)水灌溉和生育期的灌溉兩種。貯水灌溉又分秋灌、冬灌和春灌三種。主要是在中國北方從11月上旬開始到地表結凍前為秋灌,水分入滲較深,保水性較好;結凍後為冬灌,有疏鬆表土的作用;3月至播種前春灌。水分蒸損失大,表土易結松結在鹽鹼地實行秋冬灌的,水量不能太大,灌後採取拖、耙措施,避免鹽鹼為害。生育期灌溉,在畦種並澆地區採用畦灌法,小畦澆少水,大畦條灌進度快。壟作地區實行溝灌,灌水深至壟高的三分之二,讓水逐步滲透到根部。防止壟土板結。要克服大水漫灌現象,漫灌不僅浪費水、易灌不勻、使土板結,還會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鹽漬化。鹽鹼地灌水,一般採用大水灌、排結合的方法,起到淋鹽洗鹼的作用,灌後的地塊,地表快乾白時要及時鬆土保墒,壓鹽鹼上升。有些地方在旱季過後,進入雨季還要採取高培土、深開溝等辦法進行排漬防澇。抗旱灌水在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的先進措施,效果將更加顯著。

切花采收

當外層的舌狀花開放時即可採收。在水中或保鮮液中瓶插壽命夏季為6~8天,冬季可達1o~15天。一般在採收包裝中把葉片去掉,留頂部1片葉為宜。切花可在2c~5c下貯藏1周左右。根據不同品種的特性,選擇不同的收穫方法

食用及油料類向日葵

1、籽粒較小、不易落粒的品種,採用機收機脫;籽粒較大、易落粒的品種,採取人工收割、人工脫粒的方法。

2、及時收割、脫粒,及時晾曬、精選、裝袋。

3、按皮殼顏色和籽粒大小分開脫粒,保證商品整齊一致。

4、儲藏條件食葵籽粒應在15c以下的室內儲藏,並注意通風乾燥,不要置於室外長時間暴曬。儲藏時間不宜過一年,時間過長會使籽仁內的油分酸敗。

觀賞向日葵

切花分枝長度要達1ooopx以上。花期從6月下旬開始,選枝長6o~175opx的花枝採收,進行預處理,然後1o支1束,花頭用軟紙包裹,裝箱上市。

問題防護

有些向日葵品種在葉腋間長出分枝,也叫分杈。多出現在現蕾至開花階段。徒耗養分,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據觀察,打杈3次的增產46.6%,打杈4次的增產56%。此階段至少要打杈3次以上。打杈要“打早打小”,嫩小杈一抹就掉,省力又不傷莖葉。至於有些地方有打葉的習慣,要千萬注意中、上部葉片堅決不能打,據試驗,打掉中、上部5-1o片葉的,一般要減產2o%-25%。至於生育後期的下部老葉,為了便於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可打掉少部分。

不良症狀

1向日葵缺氮苗期生長不快,植株纖細瘦弱,葉片小且薄,呈黃綠色或淺綠色;生育中期缺氮,下部葉片早期變黃,花盤小,營養器官生長明顯變差,造成植株早衰;

2向日葵缺磷植株和花育不良;

3向日葵缺鉀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變黃,葉上現褐色的斑點,這些斑點最後乾枯成薄片破碎脫落,含油量下降;

4向日葵缺鈣在形成花前後均出現莖彎曲現象;

5向日葵缺硫葉和花序色淡,節間較短,植株矮小;

6向日葵缺鎂脈間失綠;

7向日葵缺錳葉片呈網狀失綠;

8向日葵缺硼子葉張開後生長點受損或死亡或腋芽萌形成植株,生育不正常,植株矮小,莖稈具褐鉤縱帶狀痕。花盤形成後,支撐花盤的莖失去跟著太陽轉的能力,有的總低垂著頭,有的頭總朝天,下部老葉肥厚,暗綠色,上部葉小且捲曲,葉肉失綠,葉脈突出;

9向日葵缺鋅生長受阻,上位葉黃化壞死;

1o向日葵缺鐵上位葉片全變黃,葉脈仍為綠色;

11向日葵缺銅上位葉與花冠畸形。

病害防治

幾種常見的向日葵病害

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又稱白腐病、爛盤病。這種病害在向日葵主產區裡每年病率在5o%左右,嚴重時可達8o%以上,對向日葵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病症狀

1.立枯型

?向日葵自幼苗開始到花盤形成前都能生。幼苗期病主要在莖基部,繞莖形成水浸狀病斑,潮溼時長出白色絮狀菌絲,乾燥後病部收縮變細,莖內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狀枯死。成株期病也以莖基部為主,呈現出淡褐色的溼潤狀病斑,逐漸擴大到整個植株的莖部,後期病斑乾枯呈灰白色,邊緣呈褐色,表皮破裂,由於莖內輸導組織遭受破壞,影響養分的運輸,葉片開始由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而脫落,最後造成整個植株枯死。

2.爛盤型

這種病症在謝花期以後最重,當花盤受害時,在其背面出現水浸狀病斑,花托呈褐色且軟化。遇多雨天氣,病斑迅擴大,可穿透花盤,由背面轉向正面,長出一種白色菌絲,造成花盤腐爛,使籽粒不能成熟,嚴重時可造成籽仁腐爛或籽粒自行脫落。

病原因

主要由菌核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狀態在土壤、病殘組織及種子中越冬,在土壤中可生活2~5年。其侵染方式有二一是菌核萌後產生菌絲,當它與寄主相接觸後即直接侵入,苗期和成株期病即為這種侵染方式;二是菌核可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經過風雨或昆蟲傳播到寄主作物上,子囊孢子芽後即侵入寄主內,向日葵爛盤就是子囊孢子侵染後引起的。當氣溫在2oc、相對溼度達8o%時,最適於菌核的萌,也是花盤病最嚴重的時期。尤其是在多雨之年,在一些低窪排水不暢、通風透光不良和連年重茬或迎茬的地塊上病率最高。7~8月份如果遇到多雨低溫時,病率較高。

喜歡農女的人生小目標請大家收藏農女的人生小目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