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上古洪荒那些事兒(1)

這種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有些人動不動就張嘴罵別人是烏龜王八蛋,這和前人罵那些和自己有矛盾的人是‘四凶’,有異曲同工之處。

所以《左傳》中的記述並沒有錯,舜的確將四位有能力但與己不合的大臣流放邊疆,只是後人根本不記得四位大臣的真實姓名,只記得他們每人都頭頂一個四凶的外號。

顯然司馬遷不滿足於這點。

於是,《史記》在《左傳》的基礎上進一步演繹,給流放四大臣各找了一個氏族出身帝鴻氏、少皋氏、顓頊氏、縉雲氏。

然而問題是黃帝的父親少典出身帝鴻氏;後來黃帝長子少昊創立少皋氏;再後來少昊的長子(黃帝長孫)創立顓頊氏;大禹出身縉雲氏,而他是黃帝玄孫(非長子少昊一系)。

我要是黃帝,得變成鬼怪去咬司馬遷“小子,你啥意思?合著壞人只能出在我家是吧?”

而這就是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很多時候所謂的歷史其實是某個人拍腦袋想像出來的。

舉個生在我身上的親身經歷吧。

幾年前,我和幾個初中同學聚會,無意間說起當年學校組織的一場7人制班級對抗足球比賽。

然後我們幾個就為當時誰是上場主力,誰在場下替補爭執起來了。

好傢伙,一共6個人湊一起喝酒,不但回憶出5個不同答案,居然還有一個孫子乾脆忘了這場足球比賽。

後來經過多方尋找,總算找到一張比賽結束後所有參賽隊員集體合影,這才搞清楚到底誰是上場主力。

至於當年都有誰在場下替補,已經是無從考證的未解之謎了。

歷史也是這樣。

那些重大歷史事件往往伴隨著大規模動亂與戰爭,當事者不是參與其中,打得一頭是血;就是攜家帶口四處遷徙躲避。

那個年代沒有戰地記者!

一切都要等戰事塵埃落定之後,再由專門負責記錄歷史的史官找親歷者逐一回憶,再綜合所得資訊撰寫記錄。

這些事後記錄就帶有很濃重主觀色彩了,畢竟史官在戰後能找到的基本都是戰勝方的親歷者,自然會幫著勝利者說話。

其實這點還算好的。

要知道專門負責記錄歷史的史官,就是周朝人先設立的,在周之前的古人根本就沒有記錄歷史的概念。

眾所周知,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現最古老的文字,最古老的甲骨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oo多年。

然而國際公認的中國歷史,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oo年,與最早的甲骨文之間差了7oo年!

這算怎麼回事?這剩下7oo多年被誰吃了?

問題就出在刻寫甲骨的商人身上了。

與周人不同,商人不喜歡記錄歷史,他們只對占卜感興趣“今早起床左眼皮直跳,找巫師占卜為吉兆,果然上午一出門就獵到一頭梅花鹿。”

文字雖然古老,但是商人刻在甲骨之上的基本全是占卜吉凶的卜詞,其中可以提取出來佐證歷史事件的內容太少,以至於商朝中前期的歷史往往流於傳說。

行了,前面羅裡吧嗦地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想說明一件事,即我所採信歷史資料的優先順序。

沒有文字佐證的傳說基本不予採納,至少也得有本古書白紙黑字的寫“女媧之腸,化為神人,處慄廣之野。”

同一件事,如果有兩本書同時記錄,那麼以正式史書或者《山海經》這樣的博物志為準,普通人寫得筆記小說基本不予採納。

如果兩本正式史書(博物志)對同一件事記述有衝突,那麼以成書在前時間最接近那件事的為準;比如《山海經》、《左傳》與《史記》中都有關於四凶的記載,以時間最早的《山海經》為準。

這就是我創作小說時採納資料的標準,凡是認同這點的請繼續往下看,不認同的就請點右上角那個小紅叉,真沒時間跟人抬槓。

喜歡狐朋仙友請大家收藏狐朋仙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