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消息很快传遍了退步园。
当王夫人丶邢夫人丶王熙凤丶李纨等人得知李家不仅未退亲,反而主动前来重申婚约,并承诺风光迎娶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夫人拉着邢夫人的手,老泪纵横:“老天爷……总算……总算还留了一线慈悲!探丫头……探丫头有依靠了!”她深知,有了李家这门姻亲,她们这些人在扬州的日子,才能稍稍安稳些。
王熙凤躺在榻上,闻讯也长长舒了口气,对平儿叹道:“没想到……李家竟是这样的门风……探春丫头……是个有後福的。”她虽自身难保,但见探春能得此良缘,心中也替她高兴,更觉贾家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便是宝玉,听闻此事,那空洞的眼神里也似乎多了点活气,喃喃道:“三妹妹……好事……好事……”
最高兴的莫过于赵姨娘,她简直喜得抓耳挠腮,在屋里坐不住,跑到探春住处,拉着女儿的手又哭又笑:“我的儿!我就知道!我儿是有大造化的!那李公子是文曲星下凡,重情重义!往後你便是官家奶奶了!看谁还敢小瞧我们!”她全然忘了自己方才还在担心会被牵连。
笼罩在退步园上空多日的阴霾,似乎因李家母子这一趟来访,而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透进了些许温暖的阳光。
既然李家态度明确,婚事便提上了日程。李夫人行事爽利,隔日便请了官媒正式上门,与赵姨娘丶怜春丶宝钗(代表女家,贾环虽在,但内帷之事多由她们出面)丶贾环一同商议婚期。
李夫人道:“原定的婚期在三月,如今看来,倒也合适。虽在孝期(指贾母丶元春之丧),但情况特殊,且三姑娘与文清年纪也不小了,早日完婚,彼此有个照应,想必老太太和大小姐在天之灵,也能谅解。”她考虑周到,连孝期的问题都想到了说辞。
怜春与宝钗丶贾环商议,也觉得宜早不宜迟,便点头应允。
接下来便是商议婚礼细节。李夫人坚持要按原定规格操办,六礼俱全,丝毫不因贾家败落而缩减。怜春却道:“夫人厚意,我们心领。只是如今我家情形特殊,实在不宜过于张扬,以免树大招风,反为不美。依我之见,婚礼可在贵府举行,仪程依礼,但宾客范围需谨慎,只请至亲好友即可,一切以稳妥为上。”
李夫人知她顾虑得是,便也不再坚持大操大办,双方商定,婚礼就在李府举行,低调而郑重。
婚期既定,退步园内顿时忙碌起来,也多了几分久违的喜气。虽然物资不如往昔丰富,但宝钗丶怜春尽力张罗,为探春准备嫁妆。探春往日的体己,加上怜春暗中补贴,倒也凑齐了像样的四季衣裳丶首饰头面丶以及一些实用的家具摆设,虽不及公府小姐当年的十里红妆,却也体面周全,不失官家小姐的气度。
李夫人更是时常派人送来各种物品,吃食丶衣料丶甚至是一些摆件,体贴入微。李文清也常以送书丶送画为名,递些信件进来,与探春诗词唱和,慰藉她忧惧的心情。他的不离不弃,如同春风化雨,渐渐抚平了探春心中的创伤,也让她的眼神重新焕发出明亮的光彩。
这一日,李文清又来拜访,与贾环丶怜春在书房说话。言谈间,他提及:“如今朝中局势依旧不明,北静王爷虽暂时沉寂,但忠顺王府一家独大,也非长久之相。贾家之事,恐非短期内能有转圜。环兄在扬州任上,还需格外谨慎,于公务上兢兢业业,于人情上低调谦和,切莫授人以柄。”他又低声道,“家父也在暗中留意,若有机会,或可设法为流落在外的几位世兄打点一二,虽不能免罪,但求路途上少些苦楚。”
贾环闻言,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连连称是。他知道,李家这不仅是娶他妹妹,更是将贾家这门“破落户”亲戚,真正地扛在了肩上。
消息传到内院,王夫人等人更是感念不已。王熙凤对平儿叹道:“往日只觉李家门第清贵,规矩大,如今看来,竟是难得的厚道人家。探丫头这门亲事,真是结对了。”
待到晚间,衆人聚在王夫人处说话,提起探春的婚事,脸上都带着由衷的笑容。湘云快人快语:“三姐姐,等你过了门,就是官奶奶!你就是官家夫人!看谁还敢说我们贾家的女儿没了倚仗!”
迎春也柔声道:“三妹妹有了好归宿,我们都替她高兴。”
惜春虽不语,也难得地露了笑意。
黛玉身子好些,也坐在一旁,看着探春脸上那混合着羞涩与希望的红晕,轻声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姐姐,恭喜你。”
探春看着围坐在身边的亲人,看着她们眼中真挚的祝福,再想到李文清那坚定的身影,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家没了,但亲情还在;富贵散了,但真情未移。这或许便是上天在夺走一切之後,留给她们最珍贵的补偿。
她站起身,对着赵姨娘,王夫人丶邢夫人,对着怜春丶宝钗,对着所有的姐妹,深深一福,声音哽咽却清晰:“探春多谢母亲丶太太,多谢各位姐妹!往後……往後我便是李家妇,也永远是贾家女!定当与文清哥哥同心协力,不忘根本,尽力护持家中!”
窗外,月色如水,洒在退步园寂静的庭院中。那曾经承载了无数悲欢的亭台楼阁,在清辉笼罩下,仿佛也少了几分凄清,多了几分安宁。
婚期将近,一场象征着希望与坚守的婚礼,即将在这座隐秘的园林之外举行。它不仅仅是一场姻缘的结合,更是在这末世洪流中,人性良善与信义不灭的明证。